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139957
大小:19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10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起点考试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起点考试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费孝通先生曾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名言。这四句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哪一思想?A.“和而不同”B.“克己复礼”C.“仁者爱人”D.“周而不比”2.南朝人名常有寓意。如文学家任昉,字彦昇,小字阿堆。其中“昉”暗寓任氏为齐地高门;“昇”暗指任氏随南方习俗;“阿”是吴地长辈对晚辈的爱称;“堆”比喻他为南方阜上的鸟,一飞冲天。任昉的名字主要反映了A.魏晋时期南北方经济趋向平衡B.标榜其世居齐鲁具有的
2、文化优越性C.南迁士族融合南北文化的心态D.南迁士族融入南方文化的强烈意愿3.唐朝法律允许百姓以击登闻鼓、拦御驾、街衢拦官、投匦方式等非常规方式申诉冤情,如所述属实,则不会受惩罚,“如有不实者,各合杖八十”。这主要说明A.唐朝政府借此使民情上达B.“街衢接诉”成为政府肃贪重要手段C.唐朝司法腐败和法律苛严D.政府利用街道的公众效应教化百姓4.有学者研究(宋本)《清明上河图》发现,图中汴京城墙上下没有一个守卫,也没有任何城防工事,整座城市沉浸在浓厚的商贸气氛中。这些细节传递出的信息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国防意识日趋淡漠C.商品经济高度繁荣D.国家统一社会安定5.“苏湖熟,天下足”
3、的谚语自南宋开始流传。至明清时期,“三日不见赣粮船,市上就要闹粮荒。”导致明清时期苏杭地区市场上出现严重“粮荒”的主要原因是()A.江南人口的持续增加B.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C.京杭大运河运输功能的丧失D.太平天国运动对农业的破坏6.明清京城中政府设置的市有内外之分:“外市…系士大夫庶民之所用。”内市仅限宫廷中的贵戚和一些达官贵人,“如宣德之铜器,成化之窑器,…亦于内市重价购之。”上述材料主要说明A.明清时期城市商品经济繁荣B.政府所设市受到封建礼法束缚C.明清时期市坊制度完全崩溃D.内市的商品品种远比外市丰富7.古代希腊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因而其对被处死刑者以
4、逃亡他乡而逃避死刑的情形加以放任。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海外流放生活痛苦不堪B.希腊缺少民主法治精神C.城邦是个人荣誉的源泉D.希腊商品经济高度发达8.西塞罗曾说:“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可是人民…是指一个人群因服从共同的正义的法律和享受共同的利益造成的整体结合。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材料实际反映出A.人文主义思想B.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观念C.社会契约思想C.建立有限责任政府的观念9.梁思成说:“建筑是历史的载体,建筑文化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寄托着人类对自身历史的追忆和感情。”下
5、列历史建筑反映了文艺复兴时代的是10.18世纪的法国社会崇思鄙行,揭示事物原理的“自由艺术”广受尊崇,将原理付诸实用的“机械艺术”则隐晦无闻。而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中,描述农业耕作、运河御水、造纸印刷、丝绸织造等各门技艺的精美图版有600幅。狄德罗在此体现出的思想是A.社会契约B.民主共和C.宽容博爱D.理性平等11.欧洲各地区农作物每粒种子的平均收益率(1500—1820年)上表主要表明A.英国农业生产持续大幅领先欧洲大陆B.高效农业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C.工业革命使英国农业生产率大幅攀升D.民主政治是发生农业革命的制度前提12.美国制宪过程中,北方认为奴隶乃是财产而不
6、是有人格的人,南方则认为奴隶人数应被列入各州人口总数。此争论反映了南北方矛盾焦点集中于A.奴隶制度的存废问题B.国会席位的分配问题C.现代化发展道路问题D.联邦权力与州权划分13.受天主教把团结互助视为社会责任的宗教传统影响,威廉一世提出:“必须把那些工人阶级直接感受到的、不言而喻的实惠,用法律的手段固定下来,才能使工人阶级感知到,国家并不是力图保障社会上富有阶级的工具。”上述材料主要说明A.宗教成为统治阶级缓和社会矛盾的B.德国有悠久的社会救助传统和经验C.宗教传统有助于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D.德国统一后君主立宪政体专制色彩浓厚14.1902年,有学者指出,“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
7、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该学者强调A.以法律途径修改不平等条约的重要性B.依法治国是挽回利权的前提条件C.领事裁判权的废除是主权恢复的标志D.北洋军阀政府主张依法修订条约15.鸦片战争前后,江南的经济重心从苏州渐移到上海,地方人士慨叹苏州曩时列肆如栉,货物填溢,楼阁相望,“今则轮船迅驶,北自京畿、南达海徼者又不在苏而在沪矣。”导致苏州和上海地位更替的最重要的经济因素是A.苏州传统棉纺织业的衰落B.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开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