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113680
大小:1.35 M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10
《几何图形说课稿 侯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首届初中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说课比赛说课稿七年级数学学科《几何图形》说课稿安达市第七中学侯芳我说课的内容是《几何图形》,本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几何图形》的第一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及教学效果预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的内容是对图形的初步认识,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看,小学阶段学生对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等几何图形已有了感性认识,因此对几何图形并不陌生。依据大纲,本节课的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几何以及立体几何的基础。通过本节课学习,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观
2、察、抽象、概括能力。2、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大纲的要求,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①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形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的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并能识别这些几何图形;②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学习空间图形的兴趣;③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打破了传统概念教学的规律,从过于注重概念本身转化到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3、和情感体验,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识别简单的几何图形是本节课的重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是本节课的难点。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小学时已经接触过一些图形的知识,但小学所学的几何图形的知识都较零散,不系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体验、构建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模式。6首届初中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说课比赛说课稿三、教法、学法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利用实物、几何模型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
4、等活动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掌握重、难点。四、教学流程本节课我把它分为五个教学环节,第一个教学环节是:(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①首先请学生欣赏一组图片——这些简单或复杂的图形,构成了我们身边多姿多彩的世界。同学们你能从这些图片中找到什么几何图形?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生动具体的情境出发--------认识到这些简单或复杂的图形,构成了我们身边多姿多彩的世界。学生在观看图片的过程中认识美、欣赏美,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丰富对几何形状的感性认识。②观察粉笔盒,让学生回答从整体上看、侧面看、前面看,只看棱、顶点等到局部,分别得到
5、什么图形?在这样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说明图形的特征,以尊敬、平等的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共同探索,从而得出“几何图形的概念”,引入课题。(二)探索新知,引导建构活动一、接下来,请同学们看老师手里的这几样东西(出示实物:铅笔盒、魔方、茶叶盒、足球和漏斗)及多媒体演示(如谷堆、帐篷、金字塔等),它们与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相类似?这一环节中,学生已有的旧知和相关经验呼之欲出,为随后探究立体图形做铺垫。活动二、(再次出示实物:铅笔盒、魔方、茶叶盒、足球和漏斗)看一看再动手摸一摸,小组交流它们的异
6、同。6首届初中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说课比赛说课稿本环节,我一直穿梭于各个小组之间,巡视指导,提倡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立体图形的概念。在此过程中我让学生去自主观察,自由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的不到位,也给予充分的肯定。为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请学生举出生活中立体图形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几何图形来源于生活。随后出示一组练习来巩固。1、请你把相应的实物与图形用线连接起来。2、下列几种图形:①长方形;②梯形;③正方体;④圆柱;⑤圆锥;.其中属于立体图形的是()A.①②③;B.③④⑤;C.③⑤;D.④⑤3、观察下列实物图片,它
7、们的形状分别类似于哪种几何体?①②③④⑤活动三、出示棱柱、棱锥模型,看一看再动手摸一摸,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柱体和椎体的异同,教师辅助学生完成。在讨论棱柱和棱锥的区别时,学生在此环节进入了一个死循环,很难分辨。所以在这一环节要重点讲解,我通过让学生动手摸教学模型,观看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从底面和侧面去找异同点并进行归纳总结。6首届初中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说课比赛说课稿(三)充分感知,延伸拓展让同学们欣赏第二组图片,欣赏之余,让学生寻找熟悉的图形。结合立体图形的定义,引导学生归纳平面图形的概念。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交
8、流各自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接下来,出示两道例题,都是从生活情境中找出熟悉的平面图形。学生在完成此项活动时,进入了一个误区,就是把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弄混淆。因此在做题中引导学生如何抽象,步步分解。1、如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