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111785
大小:1015.8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10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1.1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教案 鲁教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中地理1.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教案鲁教版必修2【课程标准要求】标准活动建议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运用本地人口资料,绘制图表,探究本地人口的发展模式和人口迁移的特点。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第一节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设计思路】关于人口及人口问题的基本知识,学生在初中地理课中曾经学习过,但仅限于了解不同地区人口数量多少、人口增长快慢等事实性知识,对人口增长原理几乎没有涉
2、及。本课的内容要求将初中阶段感受型为主的学习上升到理性层面,其认知过程应该利用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因此利用统计图表组织学习成为本课的特色,统计图表也就成为学习的工具。从教学方法看,本课可以灵活运用问题导学法、文献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充满生机的探究性活动中掌握学习目标。本课可结合地理统计图表的学习,共用2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知识构建】图1课程标准关于本课的“标准”是“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其具体要求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需要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
3、有哪几种主要的增长模式。二是需要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每种模式的特点。三是需要知道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的分布情况。从教材的知识内容看,各个版本教材对本“标准”的阐释既基于其基本要求,又各有不同的理解与拓展,因此不同版本教材在文字表述、案例选用、图表设计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应该以求同存异的心理品质,淡化差异,并根据“标准”的本质特征进行知识建构,其框架结构结构如图1所示。本课有关人口问题的内容,不是课标的内容要求,在初中地理中曾作为重要知识点学习,在此应作为拓展性知
4、识加以复习。【教学目标】1.利用世界人口增长图与人口增长模式图,讨论、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并列表加以比较。2.利用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统计图表,说出世界不同地区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了解不同国家的人口政策,树立正确的人口观。3.利用文献资料或统计局网站资料,调查本地区不同年份人口统计数据,绘制人口统计图,分析本地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并举例加以说明。5.结合已有知识与实例,说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依据课程标准
5、,可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不同的人口增长特点及相应的分布地区”,而不是“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因为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的划分类型是一个在学术界尚存在着争议的问题,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都是由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三者的关系进行表证的,所以应该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特点”作为教学重点。本课重点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理解:一是从时间发展历程看,不同地区或国家人口增长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将呈现不同的特点,即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二是从空间分布看,不同地区因社会生产力水平存在着差异,
6、即使在相同时期,人口增长特点也具有较大的区别,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就有较大差异。2.教学难点本课的知识内容并非理解难点,而应该是“如何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即将分析方法作为教学难点。因为,关于特点的分析对学生思维的综合性要求较高,需要通过对统计图表中的多项数据进行提取,并加以比较、判断,再转化为对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三者的关系进行定性描述,这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课前准备】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调查家乡的人口统计数据,并将学生提交的统计资料制作成比较表(表1以扬州市为例)。表1扬州市人口增长统
7、计数据年份(年)1955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xxxx出生率(‰)33.3113.8641.3931.6518.3414.049.4814.939.849.6310.197.71死亡率(‰)15.1340.06106.546.346.756.226.716.827.566.399.34自然增长率(‰)18.38-26.2131.3925.1127.293.278.223.022.073.81-1.63教师搜集“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
8、世界各大洲人口增长状况柱状图”等统计图,设计一个“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分布地区比较表”。课前做好学习小组的组建与分工工作。建议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每个小组成员在教室中的座位邻近,可以随时集中起来围坐在一起。每个小组确定1名小组长,1名记录员,1名发言人,1名纪检员。提前为每个小组打印好“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表”(如表2所示),以便在讨论过程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