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古文问题》PPT课件

《上册古文问题》PPT课件

ID:45102398

大小:1.65 MB

页数:77页

时间:2019-11-09

《上册古文问题》PPT课件_第1页
《上册古文问题》PPT课件_第2页
《上册古文问题》PPT课件_第3页
《上册古文问题》PPT课件_第4页
《上册古文问题》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册古文问题》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成语“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亦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亦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讨论:课文是怎样交代发现桃花源的原因、时间、地点、人物的?(用原文答)原因:忘路之远近(迷路)时间:晋太元中地点:武陵人物:渔人“忽逢”一词的意思是什么?“忽逢”一词指出渔人是迷路时碰巧遇到一片桃花林。预示下文发现桃花源完全是偶然的。发现桃花源学习第一段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渔人看到什么景象?(所见)(社会景象:生活安乐幸福)进入桃花源(自然景象:环境优美宁静)学习第二段

2、进入桃花源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地方?哪些语句写出了桃花源人与世隔绝的久远(所闻)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厌恶战争、不满外界生活、与世隔绝)学习第三段进入桃花源在与桃花源人的交往中,哪些语句写出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民风淳朴)进入桃花源避秦时乱,来此绝境(与世隔绝之久)(民风淳朴)所见所闻所历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环境良好)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

3、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生活安定)总结二、三段离开桃花源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无问津者似有而无的理想社会理解课文1.本文以为线索,依次写了:渔人的行踪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2.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曲折、隐蔽、幽深)3.作者是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4.作者是怎样描写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5.作者是怎样描写

4、桃花源的生活情况的?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找出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淳朴的社会风尚的语句?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7.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中人为什么“皆叹惋”。为桃花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花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8.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花源而不得埋下伏笔。9.渔人出桃花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刘子骥再寻,“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作者这

5、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境界;同时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10.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社会?课文描写的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民自食其力、自得其乐,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社会。(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11.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理想社会?反映了作者对当时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的失望、厌弃,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总结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幅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以此来寄托他的社会理想.同时,本文也反

6、映了当时人民厌恶战争的情绪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愿望。研读课文1、作者怎么样引出陋室的?2、第一、二句与第三句有什么关系呢?山水类比山仙水龙陋室德馨3、文章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说“何陋之有”,这些矛盾吗?陋室不陋景——环境清幽人——交友高雅事——生活闲适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4、既然“陋室不陋”,甚至应当称“雅室”,那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表现“雅”的表现。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5、诸葛、子云分别指谁,他们是怎样的人?6、作者在本文

7、提到他们有何作用?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圣贤的志趣和抱负,暗示陋室不陋的原因。7、文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作用何在?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相呼应,有力表现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品质。8、作者借山水有仙人、神龙比喻陋室主人有好的品德是为了表明什么心迹呢?(思想感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9、这种借他物来表明心迹的手法叫什么?托物言志5、分析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托物:言志:——陋室(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进行描写。)——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文章主题)陋室铭设喻引题山仙水龙喻喻陋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