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件:血液循环

生理学课件:血液循环

ID:45088462

大小:675.00 KB

页数:133页

时间:2019-11-09

生理学课件:血液循环_第1页
生理学课件:血液循环_第2页
生理学课件:血液循环_第3页
生理学课件:血液循环_第4页
生理学课件:血液循环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理学课件:血液循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血液循环CHAPTER4BLOODCIRCULATION邱春复主讲心脏生理血液循环功能:1.推动和运送血液2.内分泌:心脏—心钠素、心律失常肽等血管—前列腺素I2、NO、内皮素等第一节心脏的生物电活动一、心肌细胞的电活动二、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三、体表心电图一、心肌细胞的电活动(一)心肌细胞功能分类1.按自律性分类:(1)工作细胞:心房肌、心室肌。有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但无自律性。(2)特殊细胞:①自律细胞:有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无收缩性。②非自律细胞:有兴奋性、传导性,无自律性和收缩。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窦房结↓房室交界(房结区

2、、结区、结希区)↓房室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网2.按快、慢反应分类自律细胞非自律细胞快反应心房传导束、房室束、普肯野氏细胞心房肌细胞、心室肌细胞慢反应窦房结P细胞结区?(二)心室肌细胞的RP、AP及其形成机制1。比较骨骼肌和心室肌的AP异同1.静息电位(RP):约为-90mV,其形成机制与骨骼肌相似(K+外流)2.动作电位(AP):与骨骼肌相比,主要特征为复极化过程比较复杂,持续时间长。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包括两个过程(去极化和复极化)、五个时期(0、1、2、3、4期)。0期为去极相;1、2、3、4期为复极相。各期的特点和离子机制如下:(1)

3、0期(除极化)产生机制:Na+大量快速地内流膜电位:-90→+30mV(幅度120mV)●●●●历时:1~2ms除极速度(0期上升速率):200~400V/S(2)1期(快速复极初期)●产生机制:一过性外向离子流(Ito),其离子成分为K+●膜电位:+30mV→0mV●历时:10ms(3)2期(平台期,Plateau)●膜电位:0mV;●历时:100~150ms●产生机制:K+外流(Ik1)与Ca2+内流达到平衡√内向电流:正离子由膜外向膜内流动或由膜内向膜外流动,造成膜除极。√外向电流:正离子由膜内向膜外流动或负离子由膜外向膜内流动,导致

4、膜复极或极化。√整流:指电流容易向一个方向流动,不易向反方向流动。√内向整流(内入性整流):正离子容易从膜外流入膜内,而不易从膜内流向膜外√外向整流(外出性整流):正离子容易从膜内流向膜外,而不易从膜外流入膜内(4)3期(快速复极末期)●膜电位:0mV→-90mV;●历时:100~150ms;产生机制:Ca2+通道关闭,Ca2+内流停止。K+外流增加,膜迅速复极化,由于3期的复极K+外流是再生性的,K+的外流促使膜内电位向负电性转化,而膜内电位越负,K+外流就越增高,这种正反馈过程,导致膜的复极越来越快,直至复极化完成。(5)4期(静息期)膜

5、复极完毕,膜电位稳定于静息电位水平(-90mV)。通过肌膜上Na+-K+泵的作用,逆着浓度差,从细胞内排出多余的Na+和Ca2+,并把膜外的K+摄回细胞内以恢复细胞内外离子的正常浓度梯度,保持心肌细胞的正常兴奋性(Na+-K+转运,Na+-Ca2+交换)小结: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0期——Na+内流(再生性钠电流)1期——K+外流(Ito)2期——K+外流和Ca2+内流处于平衡3期——K+外流(Ik再生性复极)4期——离子恢复(Na+-K+泵和Na+-Ca2+交换、Ca2+泵)膜电位(mv)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离子转运及收缩曲线2期(平台期)是心

6、室肌细胞区别于N和M细胞AP的主要特征,也是心室肌AP复极较长的主要原因。此期所涉及的Ca2+通道激活慢,失活也慢,因而称为慢通道,其阻断剂为异搏定和D-600。4期(静息期)复极完毕,膜电位恢复并稳定在-90mV,同时Na+-K+泵活动,逆浓度差转运Na+和K+为下次兴奋作准备。Ca2+外运可能与Na+顺浓差内流耦合进行,形成Na+-Ca2+交换。心房肌细胞AP及其形成机制与心室肌细胞几乎相同,但其动作电位持续时间较短。(三)蒲肯野细胞电活动特点蒲氏细胞AP波形分期和形成机制与心室肌细胞基本相同,其不同点在于4期静息电位不稳定,而是立即自动

7、地缓慢去极化,当去极化达阈电位水平则引发下一个动作电位。凡是具有4期自动除极特性的细胞称为自律细胞。自律细胞复极4期所达到的最大膜电位称为最大复极电位(或称最大舒张电位)。蒲氏细胞4期自动除极机制:(1)Na+的内向离子流(If)逐渐增强(2)外向K+电流(Ik)逐渐减弱(四)窦房结P细胞电活动特点1、窦房结P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1)最大复极电位(-70mV)和阈电位(-40mV)的绝对值小;(2)0期除极速度(10V/s)慢,0期除极幅度(70mV),无反极化现象;(3)无明显1期和2期(4)4期自动除极速度(约0.1V/s)明显快于浦氏

8、细胞(约0.02V/s)(5)0期主要是Ca2+内流,而浦氏细胞为Na+内流2、窦房结P细胞4期自动除极化机制:(1)Ik通道逐渐失活,K+外流进行性衰减(2)N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