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075554
大小:144.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1-09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请把答案涂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1.《史记·楚世家》记载:“熊渠生子三人。当周夷王之时,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乃兴兵伐庸、杨粤,至于鄂。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乃立其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蛮之地。及周厉王之时,暴虐,熊渠畏其伐楚,亦去其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这是古代宗法制的具体体现B.这表明分封制已开始遭到破坏C.周王室与诸侯国已经平起平坐D.西周分封制得到诸侯国效仿2.春秋时,晋国史官蔡墨提出了“
2、物生有两”的命题。他用鲁国季氏与鲁君的关系说明二者在斗争中互相转化的道理:一个是“世修其勤”,得到民众的拥护;另一个是“世从其失”,被民众抛弃。蔡墨还引用“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诗句,得出“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已然”的重要政治结论。这一思想A.歌颂了奴隶主阶级的亲民勤民B.意在劝慰国君要有“民本君末”的意识C.为当时新兴地主阶级提供了哲学依据D.说明只要得到民众拥护就能成为国君3.有学者认为,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是一个“世袭社会”,而从秦汉至晚清是一个“选举社会”,但在“选举社会”形成过程中又夹持一个“世袭社会”的回潮。这一“回潮”的划分依据是A.西汉实行了郡国并行制B.
3、隋唐科举制的实行扩大了选官基础C.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权力分配标准D.明清专制制度的强化4.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评论说:“后代人们,由其实现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结合所学知识,“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的区别应该是A.成为君主专制的理论依据B.吸纳其他学派或宗教的思想C.是否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D.在儒学地位确立过程中的作用5.据《旧唐书·职官》记载:“有唐以来,出身入仕者,著令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书算。其次
4、以流外入流(未被编入正式官职,但任满一定年限之后,经过考试合格,可以到吏部参加铨选后授官)。若以门资入仕,则先授亲勋翊卫,六番随文武简入选例。又有斋郎、品子、勋官及五等封爵、屯官之属,亦有番第,许同简选。”以下理解最准确的是A.唐代的选官途径主要有三种B.未被编入正式官职的小吏无缘做官C.科举制是当时最重要的选官途径D.以才学取代门第是一个漫长的过程6.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
5、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B.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C.“大一统”的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D.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7.西方学者比较中世纪的中西城市认为:中国城市处于朝廷行政官僚的控制之下,城市在司法审判上表现出随意性。而欧洲的城市则更为自治和独立。大多数城市都有宪章和民法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欧洲城市中的商业影响也要强大得多。而中国城市工商业中,国家起了主导
6、作用(如盐铁官营)。以下作为上述材料的研究主题不合适的是A.中国封建主义专制集权体制和西方民主体制的比较B.中世纪西方的城市化进程快于中国之现象分析C.中国官营手工商业和西方城市商业发展的对比D.人治和法制观念下的中西城市面貌8.元朝人程钜夫在《论行省》中写道:“今天下疏远去处,亦列置行省。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所以容易生诸奸弊。钱粮羡溢,则百端欺隐,如同己物。盗贼生发,则各保界分,不相接应。甚而把握兵权,伸缩由己。”在程钜夫看来A.行省权力过重,弊端丛生B.行省与割据势力无异C.政府不必在地方普遍设置行省D.行省没有起到加强对地方统治的作用9.朝奉本是
7、一种古老的官职。秦代有朝请,汉代有奉朝请,意思是“逢朝会请”,即每逢上朝便应召议事,并不实指某个官位。明清两代,徽商蓬勃崛起,“徽州朝奉”成了徽记富商和当铺掌柜的专称。“徽州朝奉”这种现象本质上说明了A.徽商唯利是图的本性B.明清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C.走官商结合之路D.徽商虚伪的反映10.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认为: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文明的历史意义比国家的意义更大。他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