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第8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第8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I)1.(xx海南单科,14,2分)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 )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2.(xx课标Ⅰ,29,4分)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
2、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3.(xx北京文综,17,4分)晚清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称:要消灭革命党人,“唯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他所指的“新希望”是 ( )A.利用义和团B.颁布明定国是诏C.预备立宪D.南北和谈4.(xx重庆文综,37,10分)(节选)留学生在国家发展和国际交往中做出了独特的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 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纷纷东渡日本,重新探索救国真理。1901年,邹容离开重庆前往日本。到日本后,邹容一面勤奋地学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理论和历史,如《民约论》《法国革命史
3、》等书;一面积极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斗争。在日本期间,他还写成《革命军》一书初稿,回国后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署名出版。章太炎为之作序,称许《革命军》为“义师先声”。——摘编自周勇主编《重庆通史》等(3)根据材料三,概括邹容在日本留学期间的活动,(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邹容等留学生所传播的革命思想在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4分)1.(xx广东文综,15,4分)“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
4、主流2.(xx上海单科,24,2分)下侧日记最可能写于( ) A.1861年B.1895年C.1907年D.1913年3.(xx福建文综,16,4分)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A.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B.中国同盟会 中华民国C.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xx浙江文综,39,9分)(节选)去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不少学者注重从世界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研究中国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8年11月,威廉率1万多军队在英国登陆。詹姆斯二世召集大批
5、军队,但当威廉的军队登陆后却未去指挥。众叛亲离之际,他在12月10日逃往法国。——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二 (1688年革命)真正“光荣”的地方:它是不流血的,它无须乎内战、屠杀、放逐或报复……往日国王及国会间糜费精神的竞争今改而为两者之合作,而国会则占着上风。——屈勒味林《英国史》材料三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背景资料中国清朝(1644—1912);中华民国(1912—1949)日本明治天皇(1867—1912在位);大正天皇(1912—1926在位)印度1849年英国殖民者占领全境;1947年成立印度自治领阿拉伯16世纪起为奥斯曼帝国统治;19世纪英国侵入
6、;20世纪20—30年代开始独立土耳其奥斯曼帝国(14世纪—1922);土耳其共和国(1923—)伊朗卡扎尔王朝(1796—1925);巴列维王朝(1925—1979)——据《辞海》等整理(3)充分利用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9分)A组 xx高考·基础题组1.B 题干关键信息是“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其中……革命党5人”,可见各省都督中旧军阀和立宪派很多,体现革命具有明显的妥协性,所以选B。辛亥革命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排除A。辛亥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但材料没有体现这一点,排除C。辛亥革命是自下而上的革命,排除D。2.B 洋务
7、运动在经济、教育、军事等方面促进了晚清时期的现代化,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促进了晚清时期的政治现代化,故B项符合题意。戊戌政变和义和团运动是反现代化的活动,A、D两项错误;C项是晚清时期中国屈辱历史的体现,不符合题意。3.C 本题考查清末“预备立宪”的骗局,同时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说明、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面对清末革命形势的发展,清政府不得不在表面上迎合资产阶级的要求,效仿西方君主立宪的形式,故此玩弄起“预备立宪”的把戏,据此分析C项正确。A项和B项不符合题干中“消灭革命党人”的要求;D项发生于辛亥革命期间,清政府那时已名存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