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064152
大小:9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09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老王》教案苏教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老王》教案苏教版必修3【教学目标】(1)阅读有关杨绛文章,初步了解她与她所写的《老王》的那个生活的时代(2)在文中找出文章体现作者感情的中心句;(3)通过问题研讨、分析知道作者所交往的人力车夫是一个底层劳动者在不幸的生活中不改善良纯朴的天性,体味其中作者所寄寓的深厚情感。【过程与方法】:(1)课前初步阅读,提问,找出理解文章的障碍。(2)在课堂上研讨、分析问题,明白车夫不变的善良天性与作者对人间的苦难总是能充满同情与悲悯的情怀。【教学重点】明白车夫不变的善良天性与作者对人间的苦难总是能充满同情与悲悯的情怀。【教学难点】深入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
2、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教具】投影仪【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学生自读课文,对文章中有疑问处提问。研习课文:1、收集学生问题,形成一个主体框架性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脑。2、师生共同研究主体问题——“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3、从主体问题出发,生成几个层面来分析主体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师生合作分析:4、“不幸的人”指谁?怎么不幸?(眼、家、三轮车)提示1:“不幸的人”指谁?一、说说老王(1.老王的眼。2.老王的家。3.老王的三轮车)害,而神伤常甚于体痛。 第二,杨绛主观上认同“好人一生平安”、“好人好报”的信条(当然善良的人皆有是心),老王毫无疑问是“善者”【二次备课
3、】之一而遭此恶病,恻隐之心让“我”以为这是“更深的不幸”。2、老王的家思考:(1)作者是怎样描写老王的居所的?这样描写有什么的作用?(2)我“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时,老王是怎么回答的?怎样理解老王的回答?明确:(1)是小胡同中的大院子,大院子中的小屋子;是“荒僻”的,“破破落落”的“塌败”的。“荒僻”的胡同已难找,“荒僻+小”的胡同更是难找;院子越“大”,破落之处也更多,让“破落”更显得破落;“小屋”在“大院”的衬托下显得愈小,加上“塌败”更是让人觉得“屋将不屋“了。(2)对于作者的这个选择问,老王用一个“住”字避开了回答“不是”(不是家,只是住处)的尴尬。(大概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
4、是无家可归的)因为老王明白“家=住处+亲人”,而自己的住处称不上是住处,亲人更是找不到可亲之人——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也不会认老王,自己还是“老光棍”。但是无论怎样的表达,也终不能掩盖或削弱老王老无所依、情感缺失的“不幸”境遇和苦痛。再往后“乘客三轮都被取缔了”,老王的乘客就只剩下“一位老先生”了。(第7小节)总之,三轮车虽然是老王“靠着活命”的,但老王的乘客因为时代的原因却越来越少,老王的生活也每况愈下,终于在自尊地说生活“可以凑合”后不久,在贫病中没了“活命”。4、老王——“不幸的人”老王是个“不幸”的人,一是他“不仅老”,他还贫(物质上),他还病(身体上),他还孤
5、(精神上),可以说是“不该有的全都有”。而“文革”时代的主旋律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老王作为标准的劳动人民却贫穷、病痛、孤独依旧,在经济与社会地位上并未“翻身”,也就是“本该有的却没有”,这是老王更深的“不幸”。提示2:“一个不幸者”我们已经确定是指老王了,而本文以“我”(指作者,或扩大至作者一家)和老王的交往为线索,“我”是不是所谓的“一个幸运的人”?二、看看杨绛(一家)1.“那时候我们在干校”。2.“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3.“文革开始后”4.“你还有钱吗?”“我”——“幸运的人”(1)从上面的资料来看,杨绛似乎算不上是一个“幸运的人”,尤其是在“不幸”的年代,“幸运”本身就是一件可
6、望而不可及的事情。甚至分别纵向比较杨绛和老王从旧社会到文革这一时段的“不幸”级差,杨绛还要远远高于老王。(2)为什么作者认为自己是“幸运的人”呢?原来幸和不幸只是个相对的概念,作者与老王比起来是幸运的。原因有二:一是同为老年的“我”和老王,与老王的“老、贫、病、孤”对比,“我”自是“幸运的人”;二是虽然“我”在文革中也承受了不少非人的折磨,但与老王在文革中贫病致死相比,我的活下来让自己成为“幸运的人”。三、想想“愧怍”提示3:“幸运的人”、“不幸者”我们都已有比较清晰的认识,那么“愧怍”该怎样理解呢?关于“愧怍”(1)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考虑:老王临终前一天(这样的时间)拖着“骷髅”的
7、身体(这样的身体)带着他拿得出的最好的“礼物”(这样的礼物)来拜访文革中“好欺负”的“我”(这样的“我”),无论是因为“害怕地糊涂了”或是别的原因,“我”错过了并永远的错过了“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或更多交流的机会。这种永远无法弥补的“机会”,让我“愧怍”。(2)从知识分子的角度考虑:文革中,“我”理应挑起社会赋予知识分子的责任(如社会责任,选择抗争而不是屈服,如道德责任,弘扬人道主义)无法兑现,而老王作为一个社会的底层小人物却用行动诠释了人性的善良,该做的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