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060054
大小:41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08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V)》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V)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1、鲁武公九年,鲁武公带着大儿子姬括、小儿子姬戏到镐京去朝拜周宣王。周宣王很喜欢儿子姬戏,就要鲁武公立姬戏为嗣君,做鲁武公的接班人。结果鲁武公按周宣王命令立姬戏为嗣君,即鲁懿公。材料反映出()A.当时宗法制已经很难实行B.姬括成为当时鲁国的小宗C.周宣王在诸侯中的威信将会更高D.统治者的个人好恶是西周时期立嗣君的主要标准2、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说”,将四千年
2、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个阶段。其中的“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的外衣C.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3、“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A.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B.贵族拥有世袭特权C.分散的自然经济D.王室日益腐败4、“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材
3、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A.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B.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5、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A.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
4、制度的核心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6、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chǔ)锭次,以纸钱置坟头。”该材料中的习俗A.起源于明朝中期B.仅流传于中国北方C.受外来文化影响D.受宗法制的影响7、马端临在《文献通考·自序》说:“秦始以宇内自私,一人独运于其上,而守宰之任骤更数易,视其地如传舍(“传舍”是指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从“公天下”到“家天下”B.血缘纽带、家国同构C.君主专制、官僚
5、政治D.“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8.某人为了让弟弟顺利取得任官的机会,故意在分家时,将优厚的部分归于自己,让弟弟取得贫瘠的土地。乡里民众因此盛赞其弟“能让”,推荐这位弟弟参加政府的任官考试。这个故事里的选官制度最可能出现在哪个朝代A.秦朝B.两汉C.魏晋南北朝D.唐宋9.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10.在谈及秦朝郡县制时柳宗元说:“今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
6、,莫不制从。”“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柳宗元的观点是A.郡县制推动了秦朝的统一B.郡县制强化了君主专制C.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D.郡县制有利于民族融合11.《宋史·职官志》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之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这说明北宋A.把地方财政大权全部收归中央B.三司使掌财权是当朝宰相C.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D.强化财政管理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12.“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他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
7、政治’。”材料意在揭示A.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B.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处理国政C.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D.内阁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发挥效用13.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改革中存在着一贯的理念,那就是A.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B.弥合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C.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D.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进行改革14、不同史观让我们从不同角度去看待历史,对于鸦片战争,中英两国史学界也有完全不同的看法。以下属于近代化史
8、观看待的是:A.中英战争B.通商战争C.鸦片战争D.夷匪犯境15、下图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 )①该谕旨颁布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②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③导致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④体现了坚决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的决心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16、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种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