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057801
大小:1.77 M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08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二 王安石变法课后训练 人民版选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二王安石变法课后训练人民版选修11.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免役收庸法④方田均税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王安石设想其变法的理财方针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①清查逃避土地税的“隐田”②向享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③寓兵于农,减少军费开支④向农民贷款收取较低的利息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④3.王安石变法中,意图“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的是()。
2、A.青苗法B.农田水利法C.方田均税法D.募役法4.王安石的富国之法中,体现政府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能力的是()。A.市易法B.方田均税法C.均输法D.募役法5.北宋时期一首诗写道:“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主要称赞王安石变法中的()。A.农田水利法B.青苗法C.方田均税法D.募役法6.王安石变法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值得品评的话题。请看下面漫画,从中你能得出的信息是()。①变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②有些反对变法的人混入变法队伍,出现了用人失当的问题③新法的某些措施如保甲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④变法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
3、.①②③④7.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何治安之世存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下列各项评述,符合引文内容与史实的是()。A.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他注重任人唯贤B.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但变法用人不当C.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他加强保甲制度D.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但变法只重经济8.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举”的基础上,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
4、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材料二(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
5、者黜。——[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一请回答:(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王安石理财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据此青苗法、免役收庸法、方田均税法都能达到这一目的,符合题目要求。2.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王安石变法内容的再认再现能力。①是王安石变法中的“方田均税法”;②是王安石变法中实行的
6、“募役法”;③属于王安石变法中的“强兵”措施;④是王安石变法中实行的“青苗法”。①②④都体现了王安石的“民不加赋而国用饶”观点。3.答案:D解析:可以结合对题干中“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这一关键语句的理解来解答本题。很显然这是一项有利于保证农时的法令。4.答案:A解析:市易法规定政府在开封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5.答案:A解析:从“河淤天亿顷”一句可知当时大量开垦荒地和兴修水利,这属于农田水利法的内容。6.答案:A解析:王安石变法因触动旧势力的利益而归于失败,为后世留下了许多有待品评的话题,例如变法中虽然重视增加政
7、府财政收入,但是忽视了减轻人民负担;同时变法过程中用人失察,出现了危害老百姓利益的事情。但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促进了社会发展,仍然是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的。7.答案:B解析:王安石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但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成为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8.参考答案:(1)范仲淹:主张考经邦济国之术;苏轼:主张考诗赋;王安石:主张考经义(时务策);司马光:主张考经、义、论、策。(2)统一编纂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教科书(主持编纂《三经新义》作为统一的教科书和考试依据)。禁锢了思想自由;进一步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3)统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