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053794
大小:61.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08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3.本试卷的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必修2(1,2单元)。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古代早已有“贤贤”的观念。据《孟子》追述,齐桓公召集的诸侯“葵丘之会”,第二条盟约即言“尊贤育才,以彰有德”。《国语·齐语》载管仲佐政,行考选制度,贤者报告给国君,国君召见,试以官职,成绩好的可以上升到“上卿之赞”。“匹夫有善,可
2、得而举也”“民皆勉为善”,这似乎是说从平民中举贤,职位并可上升到卿佐,但不知是否真的实行了,实行的效果如何,坚持得怎样。在春秋有名有事可考的人物中,罕见有庶民出身的人,更勿论平民出身的卿相了。春秋社会的流动性主要还是表现在贵族内部的流动,上层贵族有一个他人很难进入的圈子,重要的选贤举才都是在这个圈子里进行。相形之下,作为贵族下层的士阶层却相当活跃,不那么封闭,民之秀异可跻身其中,士之顽劣大概也会下降为民。但是,“贤贤”的思想毕竟确立了,只是问题在于能否打破等级之间的界限。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思想与实践,为社会开辟了一条新路,而这正是孔子的伟大贡献
3、。“有教无类”,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人人我都教育,不加任何区别。”不区别地域、贫富,而尤其重要的是不区别血统、出身。“自行束倚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而这一学费(束倚)是当时不难置办的。孔子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有老有少,有贫有富,有贵有贱,并且是贵者少,贱者多,富者少,贫者多。《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所列的“受业身通者七十七人”中,唯一的贵族是司马牛。此外,从其他典籍中知为孔子弟子的贵族亦只有孟武伯、南宫敬叔和孟懿子等寥寥数人。故钱穆说:“孔子弟子,多起微贱。颜子居陋巷,死有棺无椁。曾子耘瓜,其母亲织。闵子骞着芦衣,为父推车。仲弓父贱人。子贡货殖,子
4、路食藜藿,负米,冠雄鸡,佩獗豚。有子为卒。原思居穷阎,敝衣冠。樊迟请学稼圃。公治长在缧绁。子张鲁之鄙家。虽不尽信,要之可见。”而他们中许多人后来却在政治方面甚为活跃,各有成就,地位显赫,影响巨大。如果不是通过孔子的教学和游说活动,这些人很难有政治上发展的机会。但相当长一段时期里,孔门的“有教无类”“学而优则仕”还主要是在思想观念方面发挥影响,其制度化及制度的定型完善尚需时日。战国时期,儒家的荀子说:“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这是明确的对于世袭社会“血而优则仕”
5、原则的否定,而其依文学品行为新标准的取士选官原则,则在后世逐渐得到了相当彻底的实现。(摘编自何怀宏《世袭社会解体的原因和后果》)1.下列关于“举贤”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中关于“葵丘之会”举荐的追述,以及《国语·齐语》关于管仲施行举贤制度的记载,都是古代“贤贤”的观念的具体表现。B.古代的“举贤”受出身的局限极大,春秋时有名有事可考的人没有庶民出身的,平民出身的人更是难以进入那个时代的权力中心。C.春秋时期的“举贤”实际上被分为两类,重要职位的举贤都是在上层贵族圈子进行,“士”的“举贤”才与“民”有关。D.古代的“举贤”没能打破那
6、个时代等级制度的限制,真正实现一定突破的是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思想与实践。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孔子收弟子,既不区别地域、贫富,更不区别血统、出身,一视同仁,都给以教诲,这充分体现了他的“有教无类”的办学理念。B.孔子的学生来白五湖四海,而且人数众多,教肓效果显著。根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学业精通的就已达七十七人。C.孔子那些贫贱弟子,许多人政治上获得了发展机会,取得了显赫地位,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这应全部归功于他们的老师孔子。D.儒家荀子明确地否定了世袭社会“血而优则仕”的原则,提出了自己的选官
7、原则。他的原则在后世逐渐得到了相当彻底的实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管仲推行考选制度,为国家举贤,他让平民出身但才华横溢的人走上政治舞台,为国效力,最终他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B.春秋社会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上层贵族之下是下层贵族士,士之下是民,平民可以跻身士阶层,士也可能降为平民。C.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就是“人人我都教育,不加任何区别”,开创了平民教育的新纪元,为当时社会培养了更多的可用之才。D.战国时期荀子的“举贤”思想是对孔子“有教无类”“学而优则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为后世“举贤”的制度化奠定了基础。
8、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