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练(2)文言虚词(含答案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6文言虚词题组一 语段练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3分)文学徐君家传[清]魏禧徐君讳谦尊,字玄初,吴县附学生【注】.君天资英敏,读书观大略,慕古侠烈之士,好施与,矜然诺.里有争,必造门征曲直,君一言折之.君之伯性刚卞,君事之弥谨.季读书,君不以贫故竭力佽助.崇祯末,旱蝗相仍,民殣于道路,君岁减廪食以资乡里,又劝助有力之家,全活甚众.而乙酉丙戌间,群盗大起.君以身保障一方,每闻盗则挺身出,纠里中壮士为守御.贼大恨,卒杀公.乡里人皆欷歔流涕曰:“斯人死,我辈无所恃矣.”或曰:君古游侠之流也.魏禧曰:游侠士以好义乱国,君以好义庇民,此其不
2、同也.世之盛也,上洁己砺治以利其下,下尽职以供其上,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若徐君者,其庶几于是者与?嗟乎,是非独为徐氏言之也.(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节)【注】 附学生:明清科举生员名称之一.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一组是( )A.16B.C.D.解析: 本题考查“以、于、而、其”四个虚词意义和用法.A项“以”,均为介词,因为.B项“于”,第一个是介词,在;第二个是介词,到.C项“而”,第一个是连词,表顺承关系;第二个是连词,表假设关系.D项“其”,均为语气副词,第一个表
3、示推测,大概;第二个表示祈使,一定.答案: A【参考译文】徐君名谦尊,字玄初,是吴县科举生.徐君天资聪慧,读书明白大致就不再深究,仰慕古代侠义之士,乐善好施,持重守信.乡里之间有纠纷,一定登门追问是非曲直,徐君一句话就能使他们折服.徐君哥哥性情刚烈,徐君侍奉他更加谨慎.徐君弟弟读书,徐君不因为贫穷(就不管弟弟),竭力帮助弟弟.崇祯末年,旱灾蝗灾相继发生,百姓饿死在道路上,徐君拿出仓库粮食来资助乡亲,又规劝有能力人家(来帮助别人),靠他保全活下来人很多.可是,乙酉丙戌年间,盗贼四起.徐君以身作则保卫一方,每听到盗贼来临,就挺身而出,聚集乡里壮士守
4、卫防御.盗贼很仇恨他,最后杀死徐君.乡里百姓都哀叹流泪说:“这个人死了,我们这些人没有可依靠了.”有人说:徐君是古代游侠一样人.我说:游侠士因为好义扰乱国家,16徐君因为好义庇护百姓,这是他们不同之处.盛世时候,在上官吏洁身自好加强治理,使在下官吏受益,下级尽职尽责来为上级做事,上下和谐,盗贼就不能兴起.因此地方上有崇尚道义人,完全可以用来弥补朝廷治理不足,补救宰相等大小官吏过失,从而对百姓有功.像徐君这样人,大概跟这样人差不多了吧?唉,这不单是为徐君写文章了.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3分)(十年)九月,清兵驻于牛兰.召宣、大、山西
5、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赐象昇尚方剑,督天下援兵.象昇麻衣草履,誓师及郊.当是时,嗣昌、起潜【注】主和议.象昇闻之,顿足叹曰:“予受国恩,恨不得死所,有如万分一不幸,宁捐躯断脰耳.”决策议战,然事多□嗣昌、起潜挠.疏请分兵,则议宣、大、山西三帅属象昇,关、宁诸路属起潜.象昇名督天下兵,实不及二万.次顺义.清兵南下,三路出师……象昇提残卒,宿三宫野外.十二月十一日,进师至贾庄.起潜拥关、宁兵在鸡泽,距贾庄五十里,象昇遣廷麟往乞援,不应.师至蒿水桥,遇清兵.象昇将中军,大威帅左,国柱帅右,遂战.旦日,骑数万环之三匝.象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
6、自辰迄未,炮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伏其上,背负二十四矢□死.一军尽覆.(选自《明史·卢象昇传》,有删改)【注】 嗣昌、起潜:指杨嗣昌、高起潜.填入下列句子“□”中虚词,最恰当一项是( )①然事多□嗣昌、起潜挠16②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伏其上③背负二十四矢□死A.①因 ②且 ③乃B.①为 ②而 ③以C.①因 ②而 ③以D.①为 ②且 ③乃解析: 本题考查“因、为、且、而、乃、以”六个虚词用法.①写卢象昇下定决心考虑作战,但是很多事都受到主和派杨嗣昌、高起潜阻挠.“因”在此处似乎只有表原因
7、可讲通;“为”作介词,可表被动,表原因、目.比较二者,表被动最合适,所以此处应用“为”,据此可排除A、C两项.②写杨陆凯因为怕敌人乱砍卢象昇尸体,因此就自己趴在他尸体上面.“而”是连词,可以表因果,用于后一分句译为“因而、因此”,合乎语境;而“且”要么表递进,要么表并列,要么表让步,这里都讲不通.据此可排除A、D两项.③写杨陆凯为护卫卢象昇尸体背上挨了二十四箭因而死掉了.“以”和“乃”都有表承接用法,但是这句更强调杨陆凯死因,用“以”更恰当.答案: B【参考译文】(崇祯十年)九月,清兵驻扎在牛兰.皇帝召宣府、大同、山西三个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
8、威来护卫京师.赐予卢象昇尚方宝剑,统率全国各地来增援部队.卢象昇身披麻衣,脚穿草鞋,誓师后来到京城郊区.这个时候,杨嗣昌、高起潜主张和议.卢象昇得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