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983948
大小:562.0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9-11-06
《第六章 金属塑性成形工艺理论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篇金属的塑性成形工艺第六章金属塑性成形的理论基础目的:掌握金属塑性成形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塑性变形的因素。要求掌握塑性成形的基本工艺、基本变形理论;熟悉回复与再结晶、冷变形与热变形、纤维组织、最小阻力定律、体积不变假设、锻造比、锻造性等概念;了解影响塑性变形的因素。重点:冷变形、热变形、纤维组织利用原则、锻造性的概念。难点:金属的回复与再结晶。金属塑性成形(也称压力加工):在外力作用下,金属产生了塑性变形,以此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机械性能的原材料、毛坯或零件。外力:冲击力——锤类设备压力——轧机、压力机§6-1金属塑性成形的基本工艺1.轧制—-钢板、型材、无缝管材。2.挤压应用:低
2、碳钢、非铁金属及其合金。3.拉拔应用:各种细线材,薄壁管、特殊几何形状的型材。4.自由锻坯料在上、下砥铁间受冲击力或压力而变形。5.模锻坯料在锻模模腔内受冲击力或压力而变形。6.板料冲压金属板料在冲模之间受压产生分离或变形的加工方法。金属的原材料,大部通过轧制、挤压、拉拔等制成。§6-2金属的塑性变形§6-3塑性变形理论及假设一、最小阻力定律定义:受外力作用,金属发生塑性变形时,如果金属颗粒在几个方向上都可移动,那么金属颗粒就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移动。利用此定律,调整某个方向流动阻力,改变金属在某些方向的流动量→成形合理。最小阻力定律示意图。在镦粗中,此定律也称最小周边法则。二、塑性变形
3、前后体积不变的假设弹性变形:考虑体积变化。塑性变形:假设体积不变(由于金属材料连续,且致密,体积变化很微小,可忽略)此假设+最小阻力定律→成形时金属流动模型。三、变形程度的计算变形程度:用“锻造比”表示。拔长时锻造比为:Y拔=S0/S镦粗时锻造比:Y镦=H0/HH0、S0:坯料变形前的高度和横截面积H、S:坯料变形后的高度和横截面积要求横向力学性能时:Y锻=2~2.5。要求纵向力学性能时:Y锻适当增加。由Y锻可得坯料的尺寸:如:拔长时,S坯料=Y拔×S锻件式中,S锻件为锻件的最大截面积;§6-4影响塑性变形的因素金属的可锻性:衡量材料在经受压力加工时获得优质零件难易程度的一个工艺性能。
4、可锻性好适合于压力加工成形;可锻性差不宜于选用压力加工。可锻性衡量指标: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抗力综合衡量。塑性越大、变形抗力越小,可锻性好。金属的塑性:①用截面收缩率ψ、延伸率δ、冲击韧性αk表示;②ψ、δ、αk↑→塑性↑。变形抗力:金属对变形的抵抗力。变形抗力↓→变形中所消耗的能量↓。金属的可锻性取决于材质和加工条件。一、材料性质的影响1.化学成分的影响(录像)纯金属的可锻性比合金要好;纯铁>低碳钢>合金钢。杂质→可锻性↓。2.金属组织的影响内部的组织结构不同,可锻性差别很大;纯金属、固溶体的可锻性好;碳化物(如渗碳体)的可锻性差;铸态柱状组织和粗晶粒结构不如晶粒细小而又均匀的组织的可锻
5、性好。二、加工条件的影响1.变形温度的影响提高变形时的温度→改善可锻性,并对生产率、产品质量及金属的有效利用均影响大。但温度过高→过热、过烧、脱碳和严重氧化等缺陷→锻件报废。应严格控制锻造温度——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间的温度范围(以合金状态图为依据)。塑性成形应避免脆性区:2.变形速度的影响(录像)变形速度:单位时间内的变形程度。对可锻性的影响是矛盾的:一方面,由于变形速度的增大,回复和再结晶不能及时克服加工硬化现象→金属塑性↓、抗力↑→可锻性变坏;另一方面,金属在变形过程中,消耗于塑性变形的能量有一部分转化为热能,使温度升高(热效应现象),使塑性↑变形抗力↓→可锻性好,但热效应现象一般
6、压力加工的变形过程不明显;故采用较小的变形速度为宜。3.应力状态的影响压应力数量↑→塑性好;拉应力数量↑→塑性差。>挤压时的变形抗力>>拉拔时的变形抗力。因此,对塑性较低的金属,应采用挤压工艺,以免产生裂纹;对塑性较好的金属,应采用拉拨工艺,可减少变形能量的消耗。结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