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务视角下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研究【文献综述】

社会工作实务视角下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研究【文献综述】

ID:449775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08-03

社会工作实务视角下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研究【文献综述】_第1页
社会工作实务视角下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研究【文献综述】_第2页
社会工作实务视角下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研究【文献综述】_第3页
社会工作实务视角下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研究【文献综述】_第4页
社会工作实务视角下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研究【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实务视角下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研究【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社会工作社会工作实务视角下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急速变化的转型时期,伴随着经济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社会领域也相应地孕育着前所未有的新趋势,诸如利益主题多元化、个体主体性的日益彰显以及社会结构分层加速等等,这些新的重要的趋势广泛地显现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社会分层现象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目光,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进行深入的研究。这其中,大学生群体因其最能体现时代发展特征的独特地位与角色而受到了学界相当的关注。但国内目前对大学生群体的分析关注多是个体或一般性群体,对于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研究甚少。现将笔者能收集到的文献材料做一

2、综述:首先关于群体的概念:“社会何以为社会”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经典命题,意思是单个个体如何构成庞大而复杂的社会。一般认为,人们总是生活在不同规模与类型的群体之中。人们通过加入各种群体参与社会生活,多样化的群体满足了人们的各种需求;社会通过群体对个体进行社会化过程或施加影响。社会通过群体对个体进行社会化过程或施加影响。所以群体即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单位,又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个人与社会之间起着桥梁作用。由于社会群体的多样性,不同社会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群体的含义进行了界定。有的侧重于社会群体的功能,有的侧重于社会群体的性质。例如,有的社会学家认为“社会群体有广义与狭义

3、之分,从广义而言,社会群体包括社会组织,指人类一切社会共同体。从狭义而言,社会群体仅指那些通过直接的社会联系和心理沟通所结成的社会共同体,包括家庭、邻里组织、及各种小团体。”也有社会学家认为:“社会群体是指通过一定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群体可以理解为“是人们通过某种社会关系来进行共同活动和情感交流的集体。它即同个人和社会相区别,又介于个人和社会之间,并且是联系两者的中介。群体有非常广泛的外延,因此,很难确定一个明显的界限。”综合上述各种观点,我们可以认为社会群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群体是指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通过持续的社会交往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

4、,具有共同利益,共同实现一定目标的集体,狭义的社会群体是指由持续的直接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4其次关于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根据研究需要,可以从不同角度把社会群体划分成不同类型。依据群体中社会关系的规范程度,可以把社会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依照正式的社会规范建立起来的,其成员的权利、义务以及成员之间的互动受正式规范制约。常见的正式群体时各类社会组织。非正式群体是一种自然结合的、组织结构无固定形式的群体。1932年,美国心理学家梅耶通过霍桑实验,最早将工作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它是指那些自发的,以个人感情、友谊、爱好或共同利害关系为

5、基础的,以私人方式互动,没有固定规章计划而自愿建成个人关系的小群体,如老乡会,联谊会等,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一样,都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一种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社会现象。然后关于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研究:非正式群体普遍存在各高校中。梁静曾在《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客观存在的认识与管理》中指出大学生参与非正式群体的情况是当问及“你或你周围的同学加入过非正式群体吗”时有50.8%的同学表示参加过;当你问及“你所在非正式群体有多少人时”有34.2%的同学选择“2至3人”,37.3%的同学选择“4至10人”,可见现阶段非正式群体规模以小群体居多,人数大多数为2——7人。大学生非正式

6、群体的界分是与大学生正式群体相比较而言的。饶生来在《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偏差行为及其教育干预》中分析了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所谓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与指为国家法规与学校规章制度禁止或不鼓励、具有随意性且无规章制度的学生非正式组织。应当指出的是,在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中多数的并非总是与“非法”或“犯罪”相关,有些非正式群体组织其正面与积极影响远大于其负面作用。例如,各大学普遍存在的同乡会,这些大学同乡会所开展的活动尽管不多,但基本囊括了该地域的所有学生,甚至吸引了不少已毕业的校友和外校同乡学生参加,其主要活动内容为迎接新生,让新生在新的环境中有“家”4的感觉,提供学生社交的空间,让学

7、生了解社会、增长就业知识与情感交流等。不论是刚进校门的新生,还是已经熟稔大学生活的莘莘学子,他们并不缺乏应有的社会判断能力与自立精神,之所以选择参与或组织各种非正式组织多源于以下出发点:其一是不管有没有意识到,他们的选择增加自己社交能力与信息储备,为自己积累日后进入职业生涯的社会资本;其二是满足情感交流与志向来联合的需要,结交知心朋友;其三是对学校或社会的不合意现象进行组织化的排遣、宣泄。当然,在缺乏有效地引导与约束情况下,这些非正式群体组织有可能走向社会的相反面,成为学校与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如叶银生在《论学生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和利用》中写到非正式群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