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_自然地理学海洋和陆地水(下)

第四章_自然地理学海洋和陆地水(下)

ID:44963116

大小:3.96 MB

页数:63页

时间:2019-11-06

第四章_自然地理学海洋和陆地水(下)_第1页
第四章_自然地理学海洋和陆地水(下)_第2页
第四章_自然地理学海洋和陆地水(下)_第3页
第四章_自然地理学海洋和陆地水(下)_第4页
第四章_自然地理学海洋和陆地水(下)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四章_自然地理学海洋和陆地水(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四章 海洋和陆地水主要内容第一节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第二节海洋起源与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第三节海水的运动第四节海平面的变化第五节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第六节河流第七节湖泊与沼泽第八节地下水第九节冰川内容提要了解湖泊和沼泽的成因、类型以及特性;掌握地下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了解地下水的运动,以及地下水的分类情况;掌握成冰作用,了解冰川的类型、分布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七节湖泊与沼泽1湖泊2沼泽1湖泊地面洼地积水形成较为宽广的水域称为湖泊。湖泊的成因地貌条件:湖盆(内力和外力作用都可形成湖盆)内力作用构造湖:地壳断陷、下沉;火山湖:火山口;堰塞湖:河谷阻塞;外力作用冰川湖:冰

2、蚀洼地——冰碛(qì)丘陵间或终碛后方;风蚀湖;喀斯特湖;潟(xì)湖;牛轭(è)湖;热熔湖;河成湖;人工湖……物质基础:水只有地貌条件和物质基础的匹配较好,才能形成湖泊。构造湖2西山看滇池构造湖构造湖4洱海,面积250km2构造湖构造湖8构造湖死海,东非大裂谷北端,低于海平面约416米。构造湖9构造湖贝加尔湖,深达1620m,世界第一深火山口湖1火山口湖湛江湖光岩,我国唯一的玛珥湖火山口湖3长白山天池,面积9.82km2,1199年喷发后形成。是中国海拔最高(2194m)、最深的淡水湖(373m)。火山口湖堰塞湖1镜泊湖,“水平如镜”,熔岩堵塞牡丹江上游而成,面积95

3、km2堰塞湖堰塞湖4五大连池,因1719—1721年火山喷发,堵塞了嫩江支流小白河而形成5个相连的湖泊堰塞湖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造成北川部分地区被堰塞湖水淹没,地震形成了大面积堰塞湖泊。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造成34处堰塞湖危险地带。唐家山堰塞湖是汶川大地震后形成的最大堰塞湖。河成湖2太湖河成湖中国三大淡水湖:鄱阳湖(3583km2)、洞庭湖(2820km2)、太湖(2400km2),成因都属于构造+河成。风成湖1月牙泉,现在面积仅9亩,水深1m左右,面临消失的危险风成湖冰成湖1冰成湖喀纳斯湖,北疆阿尔泰山,中国唯一的北冰洋水系湖泊,面积为44.8km2,南

4、北长约24km,东西宽约2km,最大水深188m。冰成湖2天山天池“瑶池仙境”,4.9km2冰成湖冰成湖3美国,阿拉斯加冰成湖海成湖西湖:5.6km2,平均水深1.47m三潭印月海成湖岩溶湖-草海1湖泊湖泊的分类按湖水来源:海迹湖和路面湖;按湖水与径流的关系:内陆湖和外流湖(排水湖);按盐水的矿化程度:淡水湖和咸水湖;咸水湖:碳酸盐湖;硫酸盐湖;氯化物盐湖。按湖水温度状况:热带湖、温带湖和极地湖等;按湖水存在的时间久暂:间歇湖和常年湖。中国第一大咸水湖-青海湖4400km2,古称“西海”纳木错中国海拔最高的咸水湖(4718m)死海岸边的盐1湖泊湖水的性质颜色和透明度颜色

5、:一般为浅蓝、青蓝、黄绿或黄褐色。影响因素主要是含沙量、泥沙颗粒和浮游生物;透明度:影响因素主要是太阳光线、含沙量、温度和浮游生物等。温度淡水在40C时密度最大;逆列状态:湖面温度<40C,水温随深度升高,多出现在冬季;等温状态:湖面温度=40C,湖水对流,水温趋于均匀,多在春季;正列状态:湖面温度>40C,水温随深度降低,多出现在夏季;热带湖多为正列状态,温带湖随季节发生状态变化,高山和极地湖多为逆列。1湖泊化学成分:湖水的化学成分大致相同,但化学元素含量及其变化则因时因地而异。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带入湖泊的化学元素种类和含量有所差别;主要影响因

6、素:降水量、蒸发量、湖水排泄状况、湖岸岩石性质和水生物繁殖状况等。1湖泊湖泊水文特征湖水的运动定振波:全部湖水围绕着某一个或几个重心而摆动的现象。相关因素:大气压剧烈变化、暴风雨和山地下沉气流冲击等,其中与暴风雨关系最为紧密;分类:单定振波和双定振波。湖流:风力、重力、地势和温差都能引起湖水的流动。双对流:温带湖水温分布状态周期性更替;热单对流:热带湖呈正列状态;冷单对流:高山、极地湖呈逆列状态。1湖泊水位变化和水量平衡排水湖的水量平衡方程式:x为湖面降水量;y为入湖地表径流量;ý为出湖地表径流量;z为入湖地下径流量;ź湖水渗透量;k为湖面水汽凝结量;e为湖面蒸发量;Δ

7、w为一定时期内湖水水量变化x+y+z+k-ý-ź-e=+Δw2沼泽沼泽:比较平坦或稍地洼而过度湿润的地面称为沼泽。水分条件是形成沼泽的主要因素。沼泽地段的自然条件一般是地势低平、排水不畅、蒸发量小于降水量,地表组成物质粘重不易渗透。故主要分布在冷温或温湿地带。沼泽的形成原因水体沼泽化:主要是指海滨沼泽化、湖泊沼泽化和河流沼泽化。陆地沼泽化:森林沼泽化和草甸沼泽化。2沼泽沼泽水文特征蒸发是沼泽水的主要损耗方式,沼泽的蒸发比较强烈;沼泽的径流极小,径流量只有蒸发量的1/3。沼泽的分类地貌分类法和综合分类法为主;我国的分类依据:沼泽体发育过程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