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902168
大小:3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03
《学习落实讲话精神 开创高校本科人才培养工作新局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习落实讲话精神开创高校本科人才培养工作新局面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明确了大学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确立了两个标准,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抓好三项基础性工作,坚持办学正确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对青年提出了四点希望,要爱国、励志、求真、力行。讲话内涵丰富,释疑解惑,发人深省,教育系统尤其是高等教育系统应该在“大
2、学习”的基础上“真落实”。本文就此谈谈认识和落实的着力点。 一、提高对高等教育办学的认识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因此,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应高度重视立德树人,明确高等教育办学方向;高度关注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条件;高度凸显本科教学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育人功能。 1.要进一步明确高等教育办学方向 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是办学
3、的根本问题,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对高校立德树人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实,使我们对高等教育办学方向和使命的认识越来越清晰。 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立德树人”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我们党对教育本质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这指明了高校办学的根本方向。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4、。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这不但指明了办学的根本方向,还要求发挥人才培养的引领、带动作用,明确了高校办学的根本路径和基本遵循。 继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之后,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贯穿到高校办学实践中。 这次在北京大学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更明确要求“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
5、德为根本”。关于立德树人,从“落实”到“成效”,从要求到自觉,从外在到内化,要求更高、更实,更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解除了高教人心中有关高等教育办学根本方向、使命的很多困惑。可以这样理解,评价一所高校办学方向对不对、办学水平高不高,最根本的是看立德树人的成效,看有没有培养高水平人才!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服务于立德树人、促进立德树人,而不能削弱甚至冲击立德树人。不能把兴奋点放在商业公司发布的排行榜、西方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的影响因子等方面,以这些作为办学水平的根
6、本标准甚至全部标准(所谓以“工分论英雄”);不能认为立德树人成效很难短期体现,也不好评价,就不去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要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追求和自发行动。 2.要进一步端正高等学校办学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只有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在解疑释惑、凝聚共识中不断给学生以思想启迪和文化滋养,才能培育徳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中国共产党要凸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
7、奋斗目标”,学生在学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能成长成才。因此,高校要进一步端正办学理念,真正确立学生在教书育人中的主体地位,做到以生为本。以生为本,就要认识到学生是学校赖以存在的前提,没有学生就没有学校,没有学生就没有教师;以生为本,就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学校的重大项目设计、学科专业建设、规章制度制订、环境设施改善等,要优先考虑学生的成长成才;以生为本,就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机会和资源,对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业问题予以关心、帮扶。当前,高校办学中不以学生为本的现象还比较突出,比如学校一些工
8、程、项目、指标过多考虑学校和教师,而较少考虑学生的需要;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许多管理制度的设计是为了管理者的便利,而不是学生的发展;没有建立弱势学生的帮扶机构和制度,简单地对学业困难学生、违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