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前方》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4

1.3.4《 前方》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4

ID:44892001

大小:126.5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01

1.3.4《 前方》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4_第1页
1.3.4《 前方》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4_第2页
1.3.4《 前方》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4_第3页
1.3.4《 前方》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4_第4页
资源描述:

《1.3.4《 前方》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3.4《前方》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1.在与文本对话、评点的基础上,体悟文章的立意,并比较与前两篇文章立意上的区别;2.了解文章虚实结合的写法,找出自己认为内涵深刻的句子进行解读。教学重点、难点:1.立意上的反弹琵琶;2.虚实结合的写法。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由《前方》照片导入   印度是一个人口大国,流动人口非常多。一位印度摄影师拍摄了这幅照片题目就叫《前方》。请大家认真看这幅照片,你看到了什么?由这幅照片你又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来说一下。(请生自由发言)   曹文轩看到这幅画面后也

2、想到了很多,于是他就写了《前方》这篇文章。(投影课题)   这篇文章是一种新兴的文体,称之为“摄影散文”。所谓“摄影散文”,顾名思义,一摄影二散文。它兼有摄影和散文两大优势。我们知道,摄影最大的优势就是视觉上的直观性,具有冲击力,而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由,可以自由地展开联想。所以摄影散文就把两者的长处有机地结合起来,两者融为一体。《前方》就是这样一篇“摄影散文”。(投影)二、整体感知,清文章思路摄影散文一般由摄影照片切入,然后由这个画面展开联想,最后再回到照片上来。《前方》是否也采用了这个思路,我们一起看。请大家

3、小声朗读课文,并思考本文思路。   明确:文章第一段由这幅画面切入;第二段开始展开联想,写他的感想、感触;最后一段,文章又回到了这幅照片上来。三、文本研读   在联想的这一部分中,曹文轩由这幅画面想到了什么内容?也就是说提出了哪几个核心的观点?找好后,小组商量讨论一下,回头派代表回答。(自由发言)   师小结:曹文轩由这幅画面想到了的内容: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愿望;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人的悲剧性实质。(投影)探讨三个问题1.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投影)   为什么说这句是核心观点?   明确:因为这句有很

4、强的统摄性。它统摄了下面若干个段落,比如离家走向前方人类古老的习性,外面世界广大而且精彩,家对自己身心的压抑,还有前方对人的召唤。所以这是核心观点。2.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①为什么说“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作者在原文中有没有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明确:“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永远在路上流浪,永远处于一种寻觅的过程中,所以说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②“在路上”是什么意思?“流浪”是什么意思?   明确:都并非实指,而是说人处在离家与归家中间的求索、漂泊的状态。③“实质上是一场苦旅。”中“实质上

5、”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明确:文中说在路上也并非都是苦旅,有人坐的是豪华的游艇,有人坐的是舒适的汽车或飞机,但从本质上讲他们同样是想达到上目的地而不能达到,想实现理想而不能实现自己所有的理想,实质上还是一场苦旅。所以“实质上”不能去掉。3.人的悲剧性实质①“人的悲剧性实质”具体内容是什么?请用原话回答。(投影)   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的或已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   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②齐读,体会三个句子中的“家

6、”到底是什么意思。   既实指那个实实在在的遮风避雨的家,又虚指精神上的一种寄托与归宿。这三句中“家”的意思,是在这两者之间不断地跳跃。4.我们前面学的几篇课文都是思念家乡的,而曹文轩在这篇文章中强调的却是“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那么离家和归家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明确:家是我们人生的出发点,而前方又时时刻刻召唤着着我们,我们总是围绕着家进进出出。为了追求理想,我们离家;为了寻觅精神家园,我们又归家。在“离家”与“归家”的进出中,我们有了精神追求,寻觅着精神家园。四、分析课文文中的关键句1、 他们去哪儿?归家

7、还是远行?然而不管是归家还是远行,都基于同一事实:他们正在路上。归家,说明他们在此之前,曾有离家之举。而远行,则是离家而去。作者由一副画面写起,从他们的一路旅途劳顿作出判断:“他们正在路上”。这是一群也许是归家的,也许是远行的人。他们为什么要出去行走在路上呢?作者开头用连续发问的方式引起了读者对他们,对人生的思考。原来“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作者紧承上文,用这句话另起一段,作了郑重的回答。2、 家容不得他了,或是他容不得家了。他的心或身抑或是心和身一起受着家的压迫。他必须走,远走高飞。18世纪法国著名启蒙思

8、想家卢梭曾说:“人生而自由,然而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上句中的“家”可以理解为人自身的生存境遇。当周围的生存境遇妨碍了人的自由成长,阻碍了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幸福,它就必须摆脱这种“家”的束缚。文章中所谓“逃离家园,结伴上路”,就是摆脱束缚自己发展的清规戒律,寻找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生存空间,觅得幸福和自由。3、 人们早已发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