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美国政府采购自由化的过程和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亚太经济》2009年第5期美国政府采购自由化的过程、现状和启示屠新泉1 王 颖2ᅲ内容摘要¬ 美国是最早将政府采购制度作为一种产业保护工具来使用的国家,同时也是二战后政府采购国际化和自由化的主要推动者。分析美国参与政府采购协议(GPA)谈判的过程、立场演变和在GPA中所做出的承诺及其动机,以及其加入GPA后政府采购市场的实际开放情况,对中国参与全球政府采购有借鉴价值。ᅲ关键词¬ 政府采购协议 美国 采购自由化ᅲ中图分类号¬F11311 ᅲ文献标识码¬A ᅲ文章编号¬1000-6052(2009)05-0046-0549《亚太经济》2009年第5期2
2、007年,中国正式启动加入GPA谈判,谈判进程和结果将对中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完善和开放产生重大影响。从中国的初步出价清单来看[1],在覆盖实体、门槛金额和补偿要求等方面,中国的出价都较为保守,表明中国政府对于政府采购市场的开放持谨慎态度,或者说目前对于加入GPA所导致的政府采购市场自由化的程度及其利弊,还没有十分清晰的认识和把握。美国是优先购买国货的歧视性政府采购制度的最主要使用者,也是GPA的发起者和主要参加方,同时美国还是中国今后最主要的谈判对手,了解美国参与和实施GPA情况,对中国更好地制定谈判策略有积极的参考价值。一、美国的歧视性政府采购制度一
3、般来说,政府采购制度的首要目标是确保以最佳的条件购买到符合政府需要的货物和服务,即物有所值。但是,政府采购作为政府可以直接掌控的重要工具,往往被赋予了许多其他政策目标,其中利用政府采购扶持本国产业是最重要的一个次级政策目标(secondarypolicy)[2]。而体现这种目标的政府采购制度,即所谓“购买国货”(buynational)的政府采购制度,必然会导致对其他国家产品的歧视,从而使得政府采购制度成为一种事实上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美国是这种“购买国货”政府采购制度最早的实行者,早在1875年美国就规定战争部的采购应优先购买美国货[3]。1933
4、年,美国通过了《购买美国货法》,规定只要国内报价不是不合理地高,那么美国联邦政府只能采购美国生产的制成品和美国开采或生产的非制成品,即国内成分超过50%的产品。1954年12月第10572号行政令[4],规定当一次采购招标中的最低报价不是来自美国供应商时,只要最低的国内报价不高于最低报价6%(如果来自大企业)或12%(如果来自小企业),则该国内报价仍然应被认为是合理的。1962年国防部的国际收支平衡计划规定,国内供应商的报价可以比国外报价高出50%[5]。1953年制定的《小企业法》要求保留一定比例的政府采购给中小企业,其中3000~100000美元
5、的采购项目自动保留给中小企业,而超过10万美元的采购合同,也可以设定保留比例[6]。此外,州或地方政府使用联邦资金进行的采购也需要遵循《购买美国货法》,而有一半以上的州也实行一定形式的购买美国货或购买本地货政策。而实际的情况可能更严重,因为一些州虽然并没有系统的购买本地货制度,但在某些具体的采购项目中可能会设置类似规定。二、美国推动和参与政府采购自由化的过程、立场和作用49《亚太经济》2009年第5期收稿日期:2009年6月16日作者简介:11屠新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WTO、美国贸易政策、中美经贸关系。北京,
6、100029。21王 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北京,100029。基金项目:本文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08CGJ006)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11工程三期项目的资助。49《亚太经济》2009年第5期49《亚太经济》2009年第5期(一)早期政府采购谈判早在1946年建立国际贸易组织(ITO)的谈判中,政府采购已经被作为一个问题提出。美国在其提交的ITO宪章草案中,分别在第8条和第9条明确规定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应适用于政府采购。这体现了二战后政党更替所带来的贸易政策取向的变化和当时的民主党政府对于
7、推进贸易自由化的决心[7]。但ITO谈判的最终结果即《哈瓦那宪章》在最惠国待遇条款中没有提及政府采购,而在国民待遇条款中明确排除政府采购[8]。这一结果为后来的GATT所继承,从而使政府采购被排除在多边贸易体制之外。美国的首次尝试宣告失败[9]。但是,美国对待政府采购自由化的态度也随着经济形势和政党更替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1962年美国开始面临国际收支困难,美国政府提高了国防采购中给予国内公司的优惠幅度,从6%提高到50%。随后,英国和比利时在OECD的贸易委员会中要求与美国就此问题进行磋商。这又引发了OECD对政府采购问题更广泛的讨论。1964年O
8、ECD建立了一个工作组,以讨论政府采购程序的公平性。但直到1975年,OECD的谈判未能取得突破。而此时,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