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昭寺的审美

大昭寺的审美

ID:44815472

大小:16.2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9

大昭寺的审美_第1页
大昭寺的审美_第2页
大昭寺的审美_第3页
资源描述:

《大昭寺的审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昭寺的旅游审美大昭寺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召前街,始建于明隆庆年间(1567~1572),是有名的西藏佛教格鲁派寺庙,此建筑殿宇雄伟,庄严绚丽,风格独特。蒙语称“伊克召”,蒙语"伊克"意为“大”,故称大召。以下从大召的建筑美学和文化美学及历史美学来分析大昭寺的旅游审美。建筑美学如今的大昭寺,寺院坐北朝西,现存建筑近五万平方米,它的布局别具一格,建筑主要以汉式为主,兼有蒙古族的建筑风格,是典型的珈蓝七堂式布局,沿中轴线建有:楼牌,山门,天王殿,菩提过殿,经堂,藏经楼,东西配殿和厢房等建筑。寺院外面还建有环绕

2、召庙的通道及东西仓门。大雄宝殿为寺内的主要建筑,梁架结构仍然保留明代的营造制度(藏汉结合的建筑形式)殿内采用减柱法,扩大空间,虽规模不大,却又宏伟之感。在所有的建筑中最有名的当属大召的三绝“银佛,龙雕和壁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艺术美学壁画,是大召的一大特色。题材丰富,画面生动。内容以佛教人物、故事为主,描绘了天上、人间及地狱的各种景象。其中以佛祖与外道六师辨经、斗法图最为精美,引人入胜。画面既整体连贯,又能独立成章。全图绘有神佛、凡俗等各种人物770余人,场面宏大,颇为壮观,反映了我

3、国明代绘画艺术的高超水平。大召壁画用天然石色绘制而成,虽历经数百年之久,至今依然色泽艳丽。大召寺壁画具有一般壁画的共同的特征:承载着记录史实、宣耀功绩、成教化助人伦、传授知识等记史、宣传、教育等诸功能。关于壁画,早有屈原呵壁问天,又有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记壁画情形,在主题之外,又绘有天地、万物、神怪、异事等,设色鲜明、形状生动。佛教艺术随着佛教的引入也同时在中国壁画中出现,同样是利用其艺术的手段来实现其“教化”的目的。通过形象可视的图文形式,而实现其宗教教义的世俗化。作为世界屋脊的佛教圣地,佛教艺术的渊源

4、可以追述到纵观大召寺转经廊如此大面积的佛传壁画,气势的宏伟、色彩的辉煌、其实已经不再是单纯意义的佛经内容,而可以说是以佛传为其灵魂。时代赋予古老艺术新的意蕴,壁画不再是单一的为宗教而服务,它成为了城市环境的标识,成为彰显人文环境精神气质的一部分,于现代美学意义的视觉介入,更激发了现代艺术者创造的心智和艺术创造理念的传播,通过绘画与其依附的建筑环境、空间结构、环境构成以及公众观赏构成了相互间的联系。大召寺壁画艺术代表了18世纪藏传佛教绘画勉派画风的最高水平,在绘画内容上包含了佛传本生等故事、同时也有时代的日常

5、生活等各方面的内容的生动展现。大昭寺壁画可以说是一部融汇了宗教、历史、文化、经济等各方面信息的百科全书。绘画风格为我们展示了藏族艺术独有的审美意识,以及对于尼泊尔文化、中原文化的开放的兼容性,映射了汉藏文化的相互交流,有着藏族艺术审美的完美体现,也有着中原文化的审美传统。壁画永久性的特征,更使其完美融合民族审美特色和民俗审美情趣的形式元素及文化艺术符号的建构。银佛,距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银佛之一。佛像坐姿,高达3米,由纯银制成,共用白银1.5吨,距史集记载,当年银佛落成时,西藏的达赖三世

6、索南嘉措亲临大召,为银佛举行了开光大会,大召因此有银佛寺之称。银佛左侧为过去佛,以燃灯佛为代表又称迦叶佛。右侧为未来佛,即弥勒佛。在燃灯佛的左侧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佛像,而在弥勒佛右侧则是三世达赖索南嘉措的佛像。佛像前面的柱子为通天柱,上面围绕着二龙戏珠。雕塑高约10米,相传是用精纸、粘土原料精制而成,工艺考究。活灵活现,从上向下看,可以看到双龙对翔,张牙舞爪,盘旋而上,龙雕艺术精湛艺术。历史美学在公元1579年(明朝万历七年)大召建成,当时的明朝万历皇帝赐名为“弘慈寺”,又因为寺中供奉纯银的释迦摩尼像

7、,也称“银佛寺”。历史上又有“大乘法轮召”,“甘珠尔庙”“帝庙”。公元1587年,阿拉坦汗的儿子僧格杜陵汗邀请达赖三世来到呼和浩特弘法,从此大召在蒙古族地区远近闻名。公元1627年,察哈尔部落的林丹汗攻取了呼和浩特城“克归化城,夺银佛寺”,史书上把大召寺和呼和浩特并提,可见当时的大召的影响之大。公元1632年后金的皇太极追击查哈尔部,到达现在的呼和浩特下令焚城唯独要保护大召寺。并且皇太极就住在大召,当时众多喇嘛支持皇太极。在公元1640年皇太极命令土特默部的都统禄格楚库尔重修大召,在竣工后赐名“无量寺”,进

8、一步提高了大召寺的地位。清顺治九年(1652年),五世达赖由西藏赴京晋见时途径呼和浩特,驻锡于大召九间楼上。清康熙二十四年清廷授命大召寺院外东北角建归化城喇嘛印务处(呼和浩特喇嘛教的最高权利中心)。清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帝新征准格尔部,途径呼和浩特时也曾到大召寺礼佛,并赐赠大召“黄罗伞盖、八宝宫灯”等。康熙三十七年呼和浩特的掌印札萨克达赖喇嘛托音二世动用自己庙仓的财产修葺大召,并奏请把佛殿的青瓦改用黄琉璃瓦,将大召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