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事故管理制度

工伤事故管理制度

ID:447909

大小:9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08-03

工伤事故管理制度_第1页
工伤事故管理制度_第2页
工伤事故管理制度_第3页
工伤事故管理制度_第4页
工伤事故管理制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工伤事故管理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工伤事故管理制度1、管理目的为维护企业利益,保障员工合法权益,使员工意外伤害及时得到救治和经济补偿,依据2004年国务院颁发的375号令《工伤保险条例》、《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86)等相关政策、法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2、工伤分类2.1、物体打击、高空坠落、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车辆伤害、中毒窒息、锅炉爆炸、容器爆炸、炉膛爆炸、触电、灼烫、溺水、挫伤、割伤、擦伤、刺伤、扭伤、压伤、火灾、爆炸等其他伤害。2.2职业病分类(1)尘肺(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3

2、)职业中毒(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6)职业性皮肤病(7)职业性眼病(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9)职业性肿瘤(10)其他职业病3、事故分级3.1、工伤事故包括死亡事故和伤害事故,伤害事故按照2004年司法部发布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可分为轻微伤、轻伤、重伤三等。3.2、按照损伤严重程度由重至轻依次分为重伤一级、重伤二级、重伤三级;轻伤一级、轻伤二级、轻伤三级;轻微伤一级、轻微伤二级,共八级。4、程度划分4.1、微伤:未伤到筋骨或疗伤休假日在1日以上7日以下者。4.2、轻伤:指损失工作日为一个工作日以上(含一个

3、工作日),105个工作日以下的失去劳动能力伤害。4.3、重伤:指损失工作日为105个工作日以下(含105个工作日)的失去劳动能力伤害,重伤的损失工作日最多不超6000日。4.4、死亡:指其损失工作日定为6000日,这是根据我国职工的平均退休年龄和平均死亡年龄计算出来的。5、工伤界定5.1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4)、患职业病的;(5)、因公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在上下班必经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5.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企业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3)、员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公司后旧病复发的;(4)、以上视同为工伤的,不纳入对部门的考核。5.3下列情况之一的,不认定为工伤(1)

5、、工作时间在本生产工作岗位,从事与生产工作无直接关系的私事或活动发生的伤亡,工作时离开本生产岗位干私活、私事,发生的伤亡;(2)、虽经领导指派,但做与生产工作无关的私事而发生的伤亡;(3)、犯罪或违法;(4)、自杀或自残;(5)、酗酒;(6)、员工在工作中蓄意违章的;(7)、员工在工作中有偷盗、打架、斗殴行为的;(8)、员工有先天性疾病或与生产工作环境无关的其它疾病;(9)、员工在工作中造成伤害在1小时内不及时上报的;(10)、员工不在上、下班时间内和上、下班必经路线的;(11)、其他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6、事故原因6.1在调查

6、中取得第一手资料基础上进行的事故原因分析,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6.2、直接原因(1)、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2)、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用手臂代替工具操作,物体存摆不当,冒险进入危险场所,开带病车,不停机处理故障,跨越、攀扒、坐卧不安全位置。(3)、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机器运转时加油维修、调整、焊接、清扫、检查等工作,注意力分散,劳动防护用品不齐全,不安全装束。(4)、对易燃、易爆品处理不当,保险、信号、防护等装置缺陷,个人没按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劳保防护用品和专用工具,

7、生产场地、环境不良等。6.3间接原因(1)、设备在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艺有缺陷,操作方法有缺陷,设备上有缺陷,材料及工具使用存在问题。(2)、教育培训不够,未经过专业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规程、技术知识,劳动组织不合理,用工年龄不符合国家用工标准。(3)、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和安全确认或指挥错误,事故隐患尚未整改,操作规程不健全,作业场地杂乱无章,不认真实施事故防护措施等。(4)、在分析事故时,应从直接原因入手,逐步深入到间接原因,从而掌握事故的全部原因。再分析主、次,进行责任分析。6.4心理因素(1)、侥幸心理、思想麻痹、粗心大意、追

8、求速度、心情烦燥、工作消极、精神紧张、精神恍惚、过度兴奋。(2)、工作疲劳、酒后上岗、图省事、走捷径、自信心过强、精力不集中、注意力分散、对环境不适应等。7、责任划分(1)、事故责任者可能不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