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一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增分练24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增分练24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增分练第48页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出行对时间因素的考虑逐渐增多,且时间因素可能成为选择交通方式的主导因素。读三种交通运输方式从门到门所需时间示意图,完成第1~2题。1.高铁对航空运输冲击最大,两者争夺客源的旅行距离最接近( ) A.1000千米B.1400千米C.200千米D.300千米2.三种交通方式相比,飞机场的位置往往距离居民区最远,这主要是考虑了( )A.水体污染B.固体废弃物污染C.大气污染D.噪声污染答案1.A 2.D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当旅行距离接
2、近1000千米时,乘坐高铁和飞机的旅行时间最接近,两者的竞争最激烈,对客源的争夺最为明显,故A项正确。第2题,飞机起降时产生的噪声很大,因此机场应远离居民区,以减小对居民区居民生活的干扰。我国某城市城区轻轨穿过大楼,并在大楼中设有站台。下图为“穿楼轻轨”景观素描。读图,完成第3~4题。3.上图反映该地( )A.河网密度大B.地壳不稳定-7-C.平地面积小D.雷雨天气多4.该轻轨站设立后,周边地区( )A.绿地面积增加B.工业用地增多C.住房价格下跌D.商业活动增强答案3.C 4.D解析第3题,通过景观图中的主要要素可知,该地地形起伏较
3、大,平地面积小。第4题,轻轨站建设后,交通更加便利,有利于增加该地的人流量(轻轨主要是用于客运),故能使商业活动增强。轻轨站建成后,建设用地增加,绿地减少;对工业活动的影响不大;房价会上升。云桂高铁自昆明到南宁,如下图所示。在杨美站接入南宁铁路枢纽时设计了两个初选方案。方案Ⅰ客运线直达南宁站;方案Ⅱ客运线经过南宁南站到达南宁站。据此完成第5~6题。5.选择方案Ⅱ的理由主要是( )A.跨河桥梁较少B.沿途站点较少C.建设成本较低D.线路长度较短6.与方案Ⅰ相比,实施方案Ⅱ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导致南宁站的负荷增加B.促进南宁城区向西
4、北扩展C.导致南宁南站的地位下降D.促进南宁南站附近商业发展答案5.C 6.D解析第5题,与方案Ⅰ相比,选择方案Ⅱ跨河桥梁并不少,沿途站点较多,线路长度较长,A、B、D三项错。方案Ⅱ可以利用原有的铁路,建设成本较低,C项正确。第6题,与方案Ⅰ相比,实施方案Ⅱ可能导致南宁站的负荷减轻,促进南宁城区向西南扩展,导致南宁南站的地位提高,促进南宁南站附近商业发展。-7-梧州是一座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岭南名城,曾是广西第一大城市,有着“百年商埠”“小香港”之美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宁、柳州、桂林的发展相继超过梧州。下图示意广西部分主要城市分
5、布。据此完成第7~8题。7.梧州曾是广西第一大城市,主要是由于( )A.当地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历史悠久B.地处广西通往广东水路枢纽位置C.位于珠江三角洲与北部湾经济圈交会点D.当地物产丰饶,人口多,经济发达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梧州发展落后于南宁等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省区交界,地理位置偏远B.区域山地众多,水路运输衰落C.缺少铁路联系,发展动力不足D.政策扶持较少,开放力度较小答案7.B 8.C解析第7题,梧州位于广西东部,西江下游,没有铁路经过,水运交通发达。结合文字信息“百年商埠”“小香港”“曾是广西第一大城市”可推
6、断,梧州因西江与广东相连,地处广西通往广东水路枢纽位置,水运发达,为“百年商埠”提供交通条件,因“百年商埠”而成为第一大城市。第8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其发展会落后于有铁路经过的南宁、柳州、桂林等城市。下图为某滨海城市及周围乡镇联系图。读图,完成第9~10题。9.图示区域( )A.南部人口较北部稀疏-7-B.北部地势起伏较南部大C.北部多为淤泥质海岸D.海湾为冰川侵蚀峡湾10.跨海大桥修通前( )A.城市对乙乡镇服务和影响力较大B.乙乡镇人口流动与城市化较快C.甲乡镇交通枢纽地位较强D.赤潮、风暴潮对海湾影响较大答案9.B 10.
7、C解析第9题,图示区域南部地区城镇数目多,北部地区城镇数目少,所以南部地区人口比北部地区密集;从图中的公路走向来看,北部地区公路较弯曲,南部地区公路平直,说明北部地区比南部地区地势起伏大;从图示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来看,该地区沿海主要位于热带地区,应当为红树林海岸;该地纬度低,没有冰川活动。第10题,跨海大桥修通前,城市与乙乡镇距离远,有海湾阻隔,城市对乙乡镇影响小;由于交通不便,乙乡镇人口流动和城市化速度慢;跨海大桥修通前,甲乡镇位于该区域南北联系的必经之路上,交通位置重要;赤潮、风暴潮对海湾影响主要由人类活动和台风灾害导致,与跨海大桥
8、的修建没有必然联系。下图示意2014年广东省、山西省、福建省、云南省四省不同运输方式的货运量。据此完成第11~12题。11.甲、乙、丙、丁分别对应( )A.山西省、广东省、福建省、云南省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