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777934
大小:46.21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10-28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30个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学完“百家争鸣”后,某班几名同学将本班各科老师“对号入座”,你认为其中不恰当A.历史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有儒家风范B.英语老师着装时髦,特别讲究师道尊严,这是墨子的做法C.语文老师给我们充分的自主权,极少干预,深得老子真传D.数学老师是法家弟子,学期初他就制定了班规,并严格执行【答案】B【解析】【详解】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等,讲究师道尊严是儒家的思想,故乙错误,故B项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儒家主张仁,和谐,故甲正确,故A项不符合题意。老子主
2、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故丙正确,故C项不符合题意。法家主张法治,严刑峻法,故丁正确,故D项不符合题意。2.很多成语典故源自春秋战国时期,如卧薪尝胆、围魏救赵、奇货可居、唇亡齿寒、毛遂自荐、朝秦暮楚、百家争鸣等等。这些成语典故反映出当时A.经济大发展B.政治大动荡C.文化大繁荣D.社会大变革【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这些成语典故中虽然很多反映了诸侯纷争的事实,但是“毛遂自荐”“朝秦暮楚”说明当时用人体制发生了变化,而“奇货可居”反映了商业发展情况,“百家争鸣”反映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景象。所以,只有D项能够完整概括各方面的因素。ABC三项说法不全面,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
3、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社会大变革3.西汉中期,有一位书生欲去长安投考太学,他做考试准备时所必学的内容不包括A.《诗经》B.《春秋》C.《韩非子》D.《礼记》【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西汉太学中主要讲授的是儒家思想,《韩非子》是法家的内容,故C项正确;ABD三项都是儒学的内容,故不符合题意。4.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他们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受到A.孔孟之道的影响B.老庄哲学的影响C.韩非思想的影响D.墨家学说的影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4、,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题目中的“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狂放不羁,隐逸行乐”均为先秦时期道家学派“逍遥”、“无为”等思想的具体体现。故排除与此不符的ACD三项,故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老庄哲学5.“你们想让别人怎么对待自己,就应该怎么对待别人。”下列各项所述于此相近的是A.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D.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答案】B【解析】【详解】所谓“你们想让别人怎么对待自己,就应该怎么对待别人”是指自己对待别人的态度就是别人对待自己的态度,即所谓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故选B项;A项反映了儒家的道德自省的主张,C项反映了道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D项反映了儒家的气节情操主张,都和题意不符,故排除。6.战国时期有人认为:“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由此,他主张治国应该A.民贵君轻B.无为而治C.兼爱、非攻D.严刑峻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严刑峻法主张,属于法家思想,故D正确。民贵君轻属于儒家思想,故A排除。无为而治属于道家思想,故B排除。兼爱非攻属于墨家思想,故C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法家思想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句话蕴含
6、深刻的哲理,它最可能出自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答案】B【解析】【详解】“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出自《老子》,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故选B;儒家关注政治和人事,并非“不争”,排除A;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兼相爱,并非“不争”,排除C;法家主张严刑峻法,改革变法,并非“不争”,排除D。8.学者信力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仍、兵荒马乱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最为开放和最不可思议的一个时代……是一个黄金的时代……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材料反映的是A.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B.儒家思想开始
7、处于独尊地位C.传统主流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D.促使“三教合一”现象出现【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战乱频仍、兵荒马乱的时代”、“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故选A项;儒家思想开始处于独尊地位是在汉代,故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百家争鸣,还没有形成占据统治地位的主流思想,“重新焕发了生机”的说法有误,故排除C项;此时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三教合一”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