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广西河池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D:44777342

大小:182.17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10-28

广西河池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广西河池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广西河池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广西河池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广西河池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广西河池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河池高中2020届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条形码填写(粘贴)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各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各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题号的答题区域,写在试卷上无效。答错位置不得分。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初年青铜铭文和文献记载,周公辅佐成王、平定东方

2、、封建诸侯,是人臣典范。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作中开始把周公与禹汤文武并论,出现越来越多更为详细的周公的言论。汉代以后周公的圣人形象得到进一步充实。对此演变,合理的说法是A.周公本人政治经历复杂多变B.历史人物同期记载才更真实可信C.后人借助周公阐发自身主张D.新史料的发现弥补前代研究不足【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周公属于人臣的典范,后人宣扬周公的圣人形象主要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进而推广自己的主张,C正确;周公本人政治经历复杂多变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A;历史人物的同期记载受到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不一定真实可信,排除B;新史料的发现弥补前代

3、研究不足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D。2.晋国大夫叔向曾对齐国大臣晏婴哀叹说,晋国的公室现在已经到了末世,百姓听到国君的命令,好像躲避仇敌一样,政事在于私家而公室卑微。这反映出当时A.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的地位B.统治阶级内部权力发生转移C.晋国与齐国争夺霸主地位失败D.社会上出现大量农民起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晋国的公室现在已经到了末世”“政事在于私家而公室卑微”,结合所学三家分晋的相关知识,反映了晋国统治阶级内部权力发生转移,故本题答案选B项。材料无法体现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和晋国与齐国争夺霸主地位失败,排除AC项;春秋战国时期不存在大量的

4、农民起义,D项不符合基本史实,排除。3.汉唐“头枕三河(黄河中下游地区),面向草原”,两宋则“头枕东南,面向海洋”。这一立国态势的转变A.根源于游牧民族的式微B.得力于世界市场的出现C.受制于东南部地狭人众D.立足于社会经济变动【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代的社会经济的变动。汉唐时期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而两宋时期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同时海外贸易发达,出现了宋代“头枕东南,面向海洋”的态势,这一转变说明经济重心的转移以及商业重要性的提高,故D项正确。两宋时期游牧民族不是式微,相反是强大,故A项错误。世界市场的出现是新航路开辟之后,故B项错

5、误。东南部地狭人众显然不是材料中论述的主题,故C项错误。4.前燕是鲜卑慕容氏建立的政权,前燕蓟县士人李廆的墓表上刻有“永昌三年正月廿六日亡”的字样。而永昌却是东晋元帝的年号。类似情况在该时期的墓葬中多有反映。这些现象表明当时A.北方民族融合开始出现B.北方政权更迭非常频繁C.国家统一得到普遍认同D.儒家正统观念影响较大【答案】D【解析】【详解】李廆是前燕蓟县人氏,却在墓碑上刻有东晋皇帝的年号,说明汉族士人在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下对少数民族政权的不认可,故选D项;材料内容和北方民族融合、北方政权更迭无关,故排除A、B项;北方部分士人在墓碑上使用南方东晋皇帝的年号并不

6、能说明国家统一得到普遍认同,故排除C项。5.大运河修建之后,成为南北经济交流的要道。唐朝中后期又在沿线相继开凿了不少运河漕渠,主要分布情况见下图。据下图可知,当时唐朝运河主要漕渠开凿示意图A.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B.交通设施趋于完善C.经济区域化趋势增强D.政治重心发生转移【答案】A【解析】【详解】图片表明淮河以南到余杭的大运河段开凿的运河漕渠较多,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向南方转移,都城的物资逐渐仰仗南方,故A正确;图片信息无法体现交通设施是否完善,排除B;材料反映淮河以南到余杭的大运河段开凿的运河漕渠较多,无法体现经济区域化趋势,排除C;唐朝的

7、政治中心在西安,仍处于北方,D错误。6.据图1和图2,清政府这一调整的主要目的是——省界-----府(州)界——省界-----府(州)界图1康熙四年江南省政区图图2乾隆二十六年江苏省、安徽省政区图A.增加地方政区的层级B.限制省级官员的职权C.缓解基层官员冗滥D.防止地方势力的膨胀【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清朝江南省被分解成江苏省、安徽省等省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这一调整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地方势力的膨胀,加强中央集权,故D正确;材料只反映了地方政区的分解,没有反映增加地方政区的层级,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限制省级官员的职权,故B排除;江南省被分解与缓

8、解基层官员的冗滥之间没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