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杨 锐 钦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杨 锐 钦

ID:44746619

大小:519.55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27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杨 锐 钦_第1页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杨 锐 钦_第2页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杨 锐 钦_第3页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杨 锐 钦_第4页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杨 锐 钦_第5页
资源描述: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杨 锐 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撰写人杨锐钦单位普宁市第二中学《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初中化学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部分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由于学生之前没有电化学的基础,理解原电池原理有一定的难度。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有: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

2、原电池的条件。原电池原理和组成条件是本节课的重点,原电池原理是本节课的难点。本节教材设置了大量的探究教学素材,富有深刻的自主探究教学思想内涵。首先,新课引入的演示实验2-4为探究教学创设了问题情景,当学生观察到“铜片上产生气泡”这一反常的实验现象,就会情不自禁地提出一系列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并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设;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相关结论;当学生理解原电池的原理后,教材又设置了一个“科学探究”和“思考与交流”栏目,让学生自己探究讨论归纳出“组成原电池的条件”。同时,课本插图“水果电

3、池”,是本课时探究教学内容的应用和延伸。当然,为了更好地实施探究教学,还需对本节教材内容作必要的处理和补充。(1)变教材中的教师演示实验2-4为学生动手实验。这样不仅使学生观察到明显的现象,还能使学生直接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获得直接的体验。(自主探究探究1)(2)教材中“组成原电池的条件”时设致了“科学探究”,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直接经验,再通过对比分析,归纳出规律,最终得出组成原电池的必要条件。(自主探究探究2)(3)在完成上述内容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水果电池”,不仅能帮助同学

4、理解组成原电池的其中一个必要条件——电解质溶液,而且能达到学以致用,使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自主探究探究3)(4)延伸课堂,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找专家访谈,查询有关资料,调查日常生活中常见电池的种类、使用范围和性能;了解日常生活中废弃旧电池对环境的危害。(课外自主探究)这样处理教材内容后,教学就可按“自主、合作、探究、发展”的学习方式进行。设计思路如下:教师创设情景,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得到启发,沿着伏打发明

5、电池的历程,设计、动手实验探讨原电池原理。然后开展第二个探究性实验: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讨论、得出最佳方案,探讨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最后开展第三个探究性实验:利用所学知识,根据现有材料,制作水果电池,让学生体验学习化学乐趣。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初步认识原电池的概念、原理、构成条件。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探究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小组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和同学间的交

6、流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并通过实验不断体现出由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过程。三、设计思路教师创设情景,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得到启发,沿着伏打发明电池的历程,设计、动手实验探讨原电池原理。然后开展第二个探究性实验: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讨论、得出最佳方案,实验探讨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最后开展第三个探究性实验:利用所学知识,根据现有材料,制作水果电池,让学生体验学习化学乐趣。具体流程如下:材料引题创设情景指导实验总结布置新的问题归纳要点知识呈现教师认知冲突自主思维实践应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发散思维小组讨论得

7、出结论自己动手开展实验学生观察→探索→验证→归纳激发思维激化思维深化思维聚合思维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分析、讨论、总结应用等过程,诱导学生观察、思考、推理、探究;2、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思维为中心;3、利用计算机软件(CAI),化微观、抽象为具体、直观、形象。学习方法:预习——实验——观察——思考——讨论——总结。四、教学准备教学手段教学手段:讲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小组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准备:电流计,铜片、铁片、锌片、碳棒、干电池、稀硫酸、硫酸铜溶液、无水

8、乙醇、蒸馏水、导线(带鳄鱼嘴)、烧杯、西红柿等水果。实验室的布置:将桌椅妥善安排,以便各个小组的四位成员开展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教具准备:教师制作课件、铜锌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模拟动画、多媒体教学平台。五、教学过程【引入】展示水电站、火力发电站图片。【讲述】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如水能。一次能源经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如电能。【讲述】一种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