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706248
大小:57.2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10-25
《江苏省启东市启东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江苏省启东中学2017~2018学年(上)高二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基础知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咀嚼得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现在书籍易得,一个青年学者就可夸口曾过目万卷,“过目”的虽多,“受用”的却少。A.皓首穷年口诵心惟受用不尽B.皓首苍颜口耳之学受用不尽C.皓首穷年口诵心惟终身受用D.皓首苍颜口耳之学终身受用【答案】A【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考生对近义成语的辨析。解答此题,要仔细辨析
2、近义成语的细微差别,主要从词义轻重、表达侧重点、范围大小、适用对象、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语法功能等方面加以辨析。还要注意词语是否符合语境,是否犯有重复赘余、望文生义、用错对象等错误。皓,白;首,头发;皓首,白头(指年老);穷年,经历很多年。经历很多年直到头发花白,形容锲而不舍地追求。皓,白色的样子;首,头发;颜,面孔。雪白的头发,灰暗的面孔,形容老年人的容貌。句中说的是我国古代学者对一本书钻研多年,学有所得,故选“皓首穷年”。诵,朗读;惟,思考。口中朗诵,心里思考。“口耳之学”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
3、识。后也指从道听途说中获取的片断知识。句中说的是古人的读书方法,故选“口诵心惟”。“受用不尽”指受到启示,用不尽,得到很多好处。“终身受用”是指一辈子都能从中受益。句中强调的是受到启示,得到很多好处,选“受用不尽”。故选A。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这场变革一定会因为不被理解而引起一些人的抵制甚至非议,特别是当触动到某些集团的利益的时候,可能还会受到猛烈的攻击。B.他们相信麦当劳餐食是人们日常所需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科学的配料设计,并按照科学的烹饪方法制作出来的,是具有“现代性”象征的食品。C.近代以来随着航海技术和交
4、通的发展,不同文化接触和互动的地域距离障碍变得越来越近。D.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勉,推陈翻新,时时追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考生辨析病句的能力。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另外,还要考虑到我们平时的表达习惯,日常用法等。A项,语序不当,应该是“
5、非议甚至抵制”;B项,成分残缺,在“日常所需”之前添加介词“根据”;C项,搭配不当,“障碍”应该是变得越来越小。故选D。【点睛】常考的病句类型为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解答此类题目,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①语感检查法。辨析病句,可以依靠预估,一般说来,按习惯的说法觉得别扭的地方,常常是有语病的地方,病句类型中的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意重复都可用此法;②主干枝叶法,按照先找句子主干,再看句子枝叶的步骤来确定病句,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都可用此法;③类比检查法,就是仿造一个结构类似的句子同原句
6、作比较,如果仿写句子有问题,则说明原句不正确;④逻辑分析法,就是从事理上分析句子,看概念的使用、判断、推理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前后语句是否呼应等;⑤寻找标志法,就是抓住病句中一些明显得语言标志。3.下列诗句中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B.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C.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考生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要借助考生平时积累的常见的修辞手法;二要学会结合上下文分析诗句中的手法。
7、A项中的“佩玉鸣鸾”指舞女身上的装饰,在诗中代指舞女。B项的“牙璋”借指将帅,“凤阙”指长安,“龙城”指塞外敌方据点。D项的“丝竹”代指乐器,“案牍”代指官府公文。ABD都运用了借代的手法。C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故选C。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跟屈原对话的渔父是一个能够与世推移的隐士,他唱的《沧浪歌》集中体现了他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生活态度。B.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和精神上难以忍受的
8、痛苦,又说明自己若以刑余之身去“推贤进士”,只能自取其辱。C.《逍遥游》中庄子运用想象和夸张,借助一系列虚构的故事和形象,否定了有所待的自由,提出了一个御风而行的绝对自由的境界。D.《滕王阁序》中王勃登高望远,驰目四方,思接万里,从宴游唱和的欢娱引出人世的艰难,抒写了怀才不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