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11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11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含解析)新人教版

ID:44688469

大小:29.4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4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11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11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11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11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11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11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时作业(十一) 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业时间:  月  日1.1894年7月28日《申报》载:“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日本)。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这反映当时(  )A.清政府死守“天朝上国”理念B.统治者动员民众策略巧妙C.国人过分夸大洋务运动的成果D.舆论界存在盲目自信心态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甲午战争爆发前中国舆论面对战争形势的心态。《申报》体现的是民间舆论,不能代表清政府的立场,故A项错误;材料认为日本对清朝采取军事行动是不理智的行为,这并不能调动民众,故B项错误;材料认为清朝国力远胜于日本,未

2、提及是洋务运动之功,故C项错误;《申报》轻视日本国力,体现了社会舆论盲目自信的心态,故D项正确。2.1895年4月,《泰晤士报》说:辽东半岛的割让没有损害到英国的利益,“而按照协定的其他部分,英国的利益可能有所增进”。该报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英国(  )A.在华享有某些特殊的权益B.势力范围主要在长江流域C.在华利益得到了条约保证D.干涉还辽得到清廷的回报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895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英国的利益增加,如投资设厂合法化,故A项正确。B项对材料解读片面。《马关条约》中无针对英国在华利益的内容,C项错误。英国并未参与干涉还辽,D项错

3、误。3.石约翰对《清季外交史料》中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发现从1875年至1894年间,“主权”二字仅在每百页出现“一次”,而从甲午之后的1895年起,“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这反映出(  )A.晚清政府坚持“天朝上国”思想B.甲午战后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C.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分水岭D.西方的“主权”思想已引入中国答案:B 解析:清王朝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致使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刺激了广大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爱国救亡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故B项正确。4.1895年,在中日《马关条约》的谈判过程中,李鸿章曾想把第一款修改如下:承认朝鲜的独立自

4、主,并放弃对朝鲜内政的干涉,同时要求日方保证朝鲜为“局外之国”。其目的是(  )A.试图确保中国东北边疆的安全B.极力维护晚清的朝贡体系C.顺应民族独立的世界历史潮流D.配合日本对外扩张的步骤答案:A5.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11个国家签订条约。在条约上,李鸿章将名字签成了“肃”字的模样,并在病榻上交代了他的临终奏折:“臣等伏查近数十年内,(国家)每有一次构衅,必多一次吃亏。”下列属于该条约内容的是(  )A.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B.增开天津为商埠C.“日本臣民得在中国……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D.允许外国公使驻京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11个国家签订

5、条约”,结合所学,该条约为《辛丑条约》。根据所学,《辛丑条约》规定惩办“首祸诸臣”,故A项正确。B项是《北京条约》,C项是《马关条约》,D项是《天津条约》均不符合题意。6.1901年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赔偿各国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从1909年起,美国将部分本利退回,充作留美学习基金,到1924年退回1250余万美元,作为中国教育文化基金。1925年,法、英、比、意、荷等国都先后声明退回赔款余额,用于办理对华教育文化事业。这一变化说明(  )A.西方国家对中国文化教育的重视B.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巨大提高C.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取得一定成效D.列强企图通过文化加强对华控制答

6、案:D 解析:根据题干中“美国将部分本利退回,充作留美学习基金”“英、比、意、荷等国都先后声明退回赔款余额,用于办理对华教育文化事业”,说明列强的本质目的是通过文化加强对中国的控制,故选D项。7.下表是八国联军侵华兵力统计表。此表说明(  )国家兵力国家兵力日军21634人法军7080人俄军15570人奥地利军429人英军10653人意大利军2545人美军5608人德军8401人A.当时日本是侵华的主谋B.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C.列强侵华达成利益一致D.清政府成为列强代理人答案:B 解析:兵力的绝对优势并不能代表日本已是当时的侵华主谋,故A项错误;这一时期,侵华的列强数量已然达到了

7、八个之多,这从侧面说明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已相当严重,故B项正确;兵力的多寡不能代表列强的侵华利益已达成一致,故C项错误;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是在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辛丑条约》之后,故D项错误。8.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列强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以镇压义和团为名,八国联军联手武装侵略中国。这两次战争的不同点是(  )A.列强勾结发动侵华战争B.疯狂掠夺中国人民财产C.条约设定侮辱了国民人权D.加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答案:C 解析:两次战争都由多个列强发动,故A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