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时作业

高考历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时作业

ID:39139994

大小:65.4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5

高考历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时作业_第1页
高考历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时作业_第2页
高考历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时作业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时作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1讲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时间/20分钟一、选择题1.[2018·山东济宁模拟]关于丰岛海战的发生时间,日本海军司令部编写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载:“七时五十二分……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应战。”我国史学研究者根据中文记载,尤其是《济远航海日志》考定:首先发炮的是吉野,时间为七时四十五分,济远发炮时间确是七时五十二分,却是为了自卫还击。史学界的这一考定(  )                  A.揭示了日本蓄谋已久的侵华企图B.说明了日本是甲午战争的真正挑起者C.反映出中国是甲午战争的受害者D.论证了日本在丰岛海战中占

2、据优势的原因2.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其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既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之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3.1899年,在清政府拒绝其租借浙江三门湾的要求后,意大利向清政府下达最后通牒并派遣军舰来华威胁。清政府严令沿海各省加强海防,并调派北洋水师铁甲巡洋舰南下与之对峙。最后意大利宣布放弃对中国沿海的任何要求。这反映了当时(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清政府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C.政

3、治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D.战争失利并未中断中国的近代化进程4.法国媒体曾刊登一位回国士兵的陈述:“从北堂我们开向皇宫,修道士们跟着我们同去,他们怂恿我们屠杀、抢劫。我们奉命在城中为所欲为三天,爱杀就杀,爱拿就拿,实际抢了八天。”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撰文记述:“仅在河北任丘一处,美国基督传教士梅子明就以‘用人头抵人头’为口号,杀害了中国无辜农民680人。”材料反映的这场战争(  )A.导致中国领土主权进一步被破坏B.迫使清政府允许其在华投资设厂C.将战火从广东扩大到了华北地区D.使列强获得武装控制京津的特权5.[2018·山西太原期末]鸦片战争

4、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地、开埠的内容,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这一变化(  )A.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说明帝国主义侵华策略的转变C.说明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6.[2018·山东泰安一模]下图是清政府各年财政收支的盈余情况。可以从中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A.晚清时期的贸易赤字愈演愈烈B.对外赔款加剧了晚清财政负担C.近代前期的半封建化程度加深D.经济崩溃是清政府灭亡的主因二、非选择题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甲午战败后中国士大夫心态

5、——摘编自周松青《甲午战争与士大夫心态》从材料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课时作业(十一)1.B [解析]根据题目中“关于丰岛海战的发生时间”不能体现日本蓄谋已久,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首先发炮的是吉野,时间为七时四十五分,济远发炮时间确是七时五十二分”得出日本是甲午战争的真正挑起者,故B项正确;题目中牵涉的是丰岛海战的发生时间,并未牵涉受害者的问题,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题目中“丰岛海战的发生时间”不相符,故D项错误。2.C [解析]《马关条约

6、》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使中国东南失去防御;赔款二亿两白银,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等,“夺我生产”,故选C。《南京条约》未涉及“设机造货”,A项错误;《天津条约》未涉及割占中国大量土地,B项错误;《辛丑条约》并未割地,D项错误。3.D [解析]根据“清政府严令沿海各省加强海防,并调派北洋水师铁甲巡洋舰南下与之对峙”,结合所学,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开始重建,说明战争失利并未中断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故选D。材料仅提到意大利提出无理要求失败,无法体现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7、,A项错误;19世纪末,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国际地位下降,B项错误;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而且材料涉及的是军事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C项错误。4.D [解析]美国传教士杀害中国无辜农民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列强获得了武装控制京津的特权,故选D。导致中国主权进一步被破坏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与材料内容反映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符,A项错误;迫使清政府允许其在华投资设厂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与材料内容反映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符,B项错误;将战火从广东扩大到华北地区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与材料内容反映的八国联军侵华

8、战争不符,C项错误。5.B [解析]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转而扶植在华代理人,故选B。《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错误;“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