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4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教学案(含解析)

高考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4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教学案(含解析)

ID:44687848

大小:1.29 M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0-24

高考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4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教学案(含解析)_第1页
高考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4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教学案(含解析)_第2页
高考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4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教学案(含解析)_第3页
高考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4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教学案(含解析)_第4页
高考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4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教学案(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4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教学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4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考点1“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商朝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春秋战国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秦汉商业发展艰难,商业总体水平不高,但还是得到了发展隋唐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得到发展;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宋代商业环境宽松,商品种类增加,出现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重要财源元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明清棉花、茶叶等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商帮”出现(徽商、晋商)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市的变迁阶段位置、时间政府监管设市表现宋朝以前①在特定的位置设市,与民居严格分开②按时开市、闭市,闭市

2、后不许交易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①西汉长安设东、西“市”九处 ②唐长安城设东西二市宋朝以后①城中市坊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②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市场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市镇,至明清,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及朱仙镇成为四大商业名镇2.城市的发展(1)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催生了一批批城市的兴起与繁荣。(2)表现①北方:长安、洛阳、开封、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②南方:扬州、成都等南方城市逐渐繁荣,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3.明清时期江南的市镇经济(1

3、)“夹河而市”是江南市镇的共同特点。内河行船是江南交通运输的重要手段,因此绝大多数市镇都是在河道畅通的地方。(2)市镇大多分布在农业、手工业比较发达和经济作物种植地区。市镇发展较快的松江、嘉定、太仓一带,是棉花的产地,棉纺织业发达。苏州、湖州的一些市镇则与丝织业发生密切的联系。(3)出现了一些带有行业性特点的市镇。有的市镇以经营手工业为主;有的以某种行业著称;有的是农村产品的交易市场或产地等等。这些带有行业性特点的市镇的形成,反映着社会分工的不断扩大,也是明清江南市镇发展的重要标志。(4)工商业巨镇的出现,是明清江南市镇发展的重要特点。如苏州的盛泽,湖州的乌镇等地。这些市镇人烟稠密,市场繁荣

4、,手工业、商业都很发达,各地商贾所集,进行大宗交易。(5)众多江南市镇的交易都有日市、早市、晚市和夜市之分,样式繁多。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1.表现(1)西汉时期:由于开通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①陆上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由西汉汉武帝时的张骞首次开拓,被称为“凿空之旅”,但西汉末年在匈奴的袭扰下,丝绸之路中断。东汉时的班超又重新打通西域,并将这条线路首次延伸到了欧洲罗马帝国。是以长安(今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②海上丝绸之路:又被称为“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料之路”。其航线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东海起航线由中国

5、沿海港去往朝鲜、日本。南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去往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③影响: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中国古代经济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路。(2)唐朝时期: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市舶使专门管理对外贸易。(3)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4)元朝时期:泉州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5)明清时期:对外贸易逐渐萎缩,政府只开放广州一处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2.特点(1)以朝贡贸易为主。(2)以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

6、产的需求。(3)趋势:由对外开放、外贸兴盛到明清时期渐趋萎缩。四、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阻碍发展的因素1.产生(1)产生的条件①发达的农业:明朝中后期,农作物产量普遍提高,经济作物普遍种植,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②发达的手工业:明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逐渐占据主导地位。③发达的商业:商品流通扩大,白银大量使用,商业资本活跃。(2)产生时间:明中叶以后。(3)产生标志:拥有资金、原料和机器的工场主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为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2.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1)根本因素: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束缚。一方面是君主专制制度的进一步强化,另一方面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然占据

7、主导地位,促使统治者实行一系列抑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措施。(2)传统观念和资本因素:农本思想和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租收入的吸引,使地主和商人将资本多用于买田置地而不用于扩大再生产。(3)市场因素: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极其低下,国内市场狭小;政府限制海外贸易,国外市场缺乏。(4)劳动力因素:小农经济下,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5)政策因素: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的实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