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运用子午流注学说临床治验2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运用子午流注学说临床治验2贝IJ【关键词】子午流注;自汗;心悸;痞证子午流注学说是专门研究人体气血流注按时间推移、有规律地循行于脏腑经脉的理论,这种学说从总体来看,认识到人体经脉气血变化受到自然界口、时变异的一定影响,对临床诊断治疗疾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笔者近来临证运用该理论,推断病因病机,治愈2例疑难病证,现介绍如下。1口汗、心悸案例1:患者,男,58岁,2008年3月19日初诊。患者半年来因工作劳累,每近中午出现气短、心悸,尤其午饭吋大汗淋漓,汗后微恶寒,午后减轻,傍晚几近于常人。在外院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曾服用过谷维素、复
2、合维生素、更年安等药物,疗效不明显。诊见:患者面色白,倦怠乏力,口干,舌淡红,薄白苔,脉细微数。诊断:自汗、心悸,证属心气阴两虚、虚热内扰。治以补益气阴、清热止汗。拟方:浮小麦50g,大枣3枚,太了参20g,麦冬10g,五味子5g,生牡蛎(先下)20g,白芍10g,莲须10g,乌梅10g,柏子仁12g,天冬10g,百合30g,竹叶10g,黄精12go每日1剂,分2次煎煮,饭后分服。二诊:患者服7剂药后,中午气短、心悸已明显减轻,汗出稍减,仍有汗出微恶寒,以上方加桑叶20g、防风10g、锻龙骨(先下)20g,继服10剂。三诊:诸症基本
3、痊愈,嘱患者守方继服14剂,每隔3~5d服1剂,遇到劳累吋再加服,1年后追访,未见复发。按:本例患者每口都在近午时出现气短、心悸,尤其是午饭时大汗淋漓。按子午流注的规律,此时为午时,是心经主令时间,因汗为心液,汗出过多,损伤心经,疲劳过度,产生虚火,虚火内扰,迫津外泄。该患者因劳累过度,产生虚火,汗出过多损伤心经,故虚象在心主令午时表现明显。笔者临证采用甘麦大枣汤合生脉饮加减补益心气、养阴止汗,以达扶正益心Z目的;加柏子仁百合、天冬、黄精、竹叶养心阴、退虚热;并用乌梅、白芍、莲须、生牡蛎、锻龙骨收敛汗液。二诊时患者汗后微恶寒,故以前
4、方加桑叶、防风固表祛风止汗之品。诸药合用,切中病机,故疗效明显。2痞证案例2:患者,女,26岁,2008年4刀3日初诊。自述1个多月来,每到傍晚6-7时,胃皖部胀满,似潮水般凶猛,并伴有肠鸣声,胸憋,曾在外院治疗(药物不详),效果欠佳。诊见:腹部微满,腰酸痛,舌淡红,苔微腻,脉沉细。诊断:痞证,证属脾肾两虚、水湿壅盛。治以温补脾肾、健脾利水。拟方:菟丝子15g,巴戟天10g,乌药10g,补骨脂10g,山茱萸10g,旎角霜10g,女贞子10g,陈皮10g,清半夏10g,茯苓15g,莪术8g,炒麦芽15自木香6已车前子(包)12g,玫瑰
5、花10g,焦口术10g。每日1齐I」,水煎服。二诊:患者服上方药后,肠鸣消失,腹部微胀,纳增,守方继服7剂。3个月后在医院偶遇患者,告之病已痊愈。按:《素问•水热穴论》云:“肾何以主水?岐伯曰: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故其本在肾……皆积水也。又云:肾何能聚水而生病?岐伯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该患者每H傍晚出现胃皖胀满的吋间正是酉吋,为肾脏主令吋间,说明该患者平时劳伤肾气,导致肾阳之气化功能失常,关口不利,水道不通,气不化水,水不行,则聚水为肿满,出现胃皖胀满益甚。其本在肾,其标在脾。肾虚,开合失常,无
6、力化水,不能排泻湿浊;脾虚运化失权,难以输布水液,致关门闭塞,水道不通,水湿聚于月完腑。故采用温补脾肾、健脾渗湿除满之法。方中菟丝子、巴戟天、补骨脂、山茱萸、鹿角霜、女贞子、陈皮、清半夏、茯苓通利中焦;莪术、焦白术、乌药、木香、炒麦芽、玫瑰花行气健脾除胀;车前子利水消满。全方具有补肾健脾、利水除胀之功,临床治疗胃皖部水满肿胀有较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