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管理感悟

餐饮管理感悟

ID:44670641

大小:2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4

餐饮管理感悟_第1页
餐饮管理感悟_第2页
餐饮管理感悟_第3页
餐饮管理感悟_第4页
餐饮管理感悟_第5页
资源描述:

《餐饮管理感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海底捞,还能走多远?李敏(2010级旅管2班1006020223)海底捞的成功哲学似乎是一夜之间被传遍整个中国的,在海底捞进驻的城市,每每提及这个名字,人们总是不自觉的流露出一种由衷的赞赏和向往,甚至连国外的知名世界顶级高校都开始邀请海底捞的创始人张勇去做演讲,做经营企业的课程教学。对于最初的一家火锅店来讲,张勇无疑是获得的出乎意料的成功。可是,经过一番细致深入的研究发现,在海底捞荣耀的光环背后,“中国式人情管理”的海底捞模式,诸多隐病开始渐渐显现出来。而最近海底捞在官方微博上透露,其在美国第一家分店的商铺合同已经于4月18日签订,地址位于洛杉矶亚

2、卡地亚市westfield购物中心。早在去年年底就有消息透露,计划在美国、新加坡各开两家门店,而现在美国首家门店的商铺已经确定,同时也标志着海底捞迈出了布局国际市场重要的第一步。不过,以服务而著称的中式火锅连锁店,能否克服文化、消费市场、管理模式等各方面的国别差异,将其成功复制到海外市场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下面就针对海底捞在中国经营15年取得现有成功的原因即优势进行细致的剖析,并针对每项优势进行拓展分析其在更大范围的市场以致国际市场上能否继续保持,还是会优势变劣势以及一些个人见解。一:海底捞成功的因素,第一点首当其冲的就应该是它的服务。很多

3、人从海底捞用完餐出来,谈论的往往不是火锅有多好吃,而是他得到了怎样的服务,享受了怎样的待遇。餐前、餐中、餐后服务周到细致,想顾客想不到,做顾客不敢做,创造出了“变态式服务”,“肉麻式服务”的同行业顶级服务标准。餐饮业本身就属于服务性行业,致力于做最好的服务的理念本身无可厚非,而且就海底捞目前取得的成功而言,这种理念是有其可取之处的。在现代人情淡薄、利益主导的社会,人们为了工作牺牲掉很多原始的人情的幸福感,甚至在自己的亲人那里都往往不再能得到无微不至的关爱。人们外出就餐,得到了方便,节省了时间,牺牲的却是在家中与父母、子女围着锅台、灶台转的感情交流时

4、光。此时,如果能得到陌生人亲人般的照顾跟关怀,人们心中对亲情的失落便会得到些许的补偿。中国社会是一个讲究人情化的社会,在人情大面积缺失的今天,这些来自陌生人的微不足道的点点关怀就被大众、媒体当做典型大肆进行宣传,企业自然坐收渔翁之利。另外,人们消费的心理总是在计较着付出与得到的比例关系去评判一个消费值或者不值。海底捞的市场定位是中端市场,提供的服务却又是大多数高端餐厅都无法媲美的顶级服务,因此在消费者心中就产生了这样一种认知:在海底捞消费是物超所值的,是“占便宜”的。有了这种认知,人们自然追捧它,忠诚于它。二:由海底捞所提供的服务质量又引发我们另一

5、个思考:究竟是什么力量使得海底捞的员工这样卖命于它?答案有很多,追根溯源还是要归结于海底捞的创始人,一个来自四川简阳大山里的贫穷的川娃子张勇。生于贫穷、长于贫穷的他从小就深刻了解“穷人”的心理,他好强、有担当,自尊心强,立志于结束自己贫穷的现状。获得成功的他,在管理自己手下一万多名跟他同样出身贫穷农村的员工时,充分利用他对这群人心理诉求本质上的了解,展开一系列让人感觉贴心舒心称心的员工管理原则,彻彻底底收买了这些人的心,让他们在海底捞连着工作12小时也不叫苦叫累依然保持笑容和积极地心态。张勇是一个心理战专家,他出台的每一项政策都那么恰到好处的攻破人

6、们心里感情的防线,比如他独特的选拔制度以及实实在在的落实,让每一个为他工作的员工从心里上接受他“人人生而平等”、“双手创造命运”的哲学,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工作、好好干,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对于那些出身农村在城里工作处处受歧视的“农民工”来说,意义可能远远大于一个经理的头衔和增加的一点工资;比如他财政上的充分授权,从大区经理甚至到最基层的服务员,都有一定的财政支配权。这一点,满足的是人们愿意被信任的心理需求。虽然有些人是越挫越勇,但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还是愿意被相信、被鼓励的,信任是一种尊重,是一种比奖金更有凝聚力的力量。现在多数企业为了留住员工,往往

7、只是从金钱和物质上对其进行奖励,有些时候可能会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如果物质奖励逐渐演变成一种量化的、程序化的制度,员工就会视其为理所应当的东西,就失去了“奖励”的最原始的作用;再比如他的“家人攻势”。对于这些在城市里求生存打零工的劳动者来说,再没有任何一个他们可以找得到的工作会使他们的父母、子女也得到“福利”的了。“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是近几年来城市化加剧过程中引发广议的一个话题,这些农村中的骨干力量纷纷聚集到城市打工,留下一大票老人孩子孤苦伶仃在家中。这些老人、小孩是社会的一个“问题”,更是一个家庭的大问题,是这些外出打工者不敢轻易触碰的

8、“软肋”。没有人愿意倾听他们的痛苦,更甚至没有人曾经关心过他们的痛苦,同类人各人有各人的“软肋”,不同类的人他们很少接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