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卵管积水的ct诊断探讨

输卵管积水的ct诊断探讨

ID:44666404

大小:4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4

输卵管积水的ct诊断探讨_第1页
输卵管积水的ct诊断探讨_第2页
输卵管积水的ct诊断探讨_第3页
输卵管积水的ct诊断探讨_第4页
输卵管积水的ct诊断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输卵管积水的ct诊断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输卵管积水的CT诊断探讨【摘要】目的研究输卵管积水的CT表现及其诊断鉴别。方法将木院于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38例经过CT平扫及增强检查并临床确诊的输卵管积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输卵管积水的CT诊断方法及特征性CT表现,进而与其他盆腔囊性或囊性为主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结果38例患者共46个病灶,其中双侧发病者8例,单侧者30例。CT扫描大多数表现为子宫或盆腔两侧的低密度囊性肿块,囊内见多发连续或不连续迂曲分隔,呈迂曲囊、管状,增强后壁及间隔强化,形成特征性CT表现:双层样结构。结论“双层样结构

2、”是诊断输卵管积水的特征性表现,密切结合临床并重视该病的影像表现综合分析,可以得出输卵管积水的确切诊断。【关键词】输卵管积水;CT;双层样结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的生殖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输卵管积水是妇科常见的疾病,如不及时治疗,会对女性的生殖健康造成巨大伤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因此对输卵管积水的临床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作者将江苏省张家港市屮医医院于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确诊的38例(46个病灶)输卵管积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输卵管积水的CT表现及其

3、与其他盆腔囊性或囊性为主性病变的鉴别诊断。贡献愚智,以兹学界讨论,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释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在本院收治并经过临床或病理确诊的38例输卵管积水患者。患者年龄分布区间为24〜52岁,平均年龄40.1岁。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经期下腹胀痛,部分盆腔出现包块,一部分患者以急性腹痛伴有发热症状就诊。1.2研究方法所有38例患者均采用CT平扫及动静脉双期增强检查,部分病灶行延迟扫描。CT检查方法:扫描层厚为5mm,扫描螺距为0.6,120kv,自动控制管电流。重建厚度1mn

4、io增强扫描采用100ml碘海醇对比剂,注射速率2.5ml/s,常规行动、静脉双期扫描,部分患者增加延迟期扫描。检查结果获取途径:38例患者均经过常规或盆腔镜手术,并经过病理证实。2结果2.1患者的CT检查结果显示38例患者中共检出输卵管积水46例,其中单侧者30例,双侧患病者8例。2.2输卵管积液程度分级标准对输卵管积液程度CT的分级标准国内外文献尚未见报道,作者拟把输卵管积液CT上直径3cm者定义为重度。本组46个输卵管积水病灶,轻度积水6例,屮度积水27例,重度积水13例。术前对于轻度积水的诊断正确者6例,

5、诊断符合率为100%;对中度输卵管积水的术前诊断正确者为24例,符合率为66.7%。见表1。2.3CT表现特点CT扫描均在静脉期能够很好的发现并辨别病变。在静脉期中,6例轻度积水CT上均可发现典型管状、串珠样结构,走形迂曲,输卵管管壁中等强化,壁厚约1〜3mm,与管腔内积液分界清楚;中度积水者27例,24例CT表现为腊肠样外观,管壁强化明显,迂曲走形并折叠,重叠区域可见连续双层状结构,壁厚达4〜8mm,囊壁内未见壁结节存在。术前诊断正确24例,回顾分析另外3例为伴发其他盆腔囊性病变,影响判断。重度积水13例,CT

6、表现为单发椭圆形等低密度囊,囊壁较薄,壁内未见壁结节存在。见图1〜4。3讨论2.1输卵管积水通常是由慢性输卵管炎症所引起的,其主要致病菌通常为淋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解月尿支原体和砂眼衣原体。值得注意的是,宫颈炎和输卵管积水的致病菌有着极高的相似度,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极有可能是相同原因导致的[2]o输卵管积水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输卵管发炎后,峡部以及伞端相互粘合,导致阻塞,进而使输卵管发生脓肿,该症状持续一段时间后,管内细胞组织就会死亡并分解,形成水样体液,导致积水;二是输卵管阻塞后,输卵管本身

7、所分泌的体液不能够外排,导致积水。另外,盆腔手术史留下的瘢痕也容易导致输卵管积水[3]。1.2输卵管积水的发病年龄多为育龄女性,本组年龄分布于24〜52岁,平均年龄40.1岁。临床症状主要为腹痛、不孕及盆腔包块等,输卵管积脓或有炎性反应时可有发热或腹痛渐进加重等临床表现,木组一例为急腹症就诊发现。少部分病灶临床症状轻或无症状,为盆腔CT扫描偶然发现。1.3输卵管积水CT表现轻度积水时呈囊性串珠样结构,管壁略厚,强化明显,多层面观察可发现迂曲走形囊管状影,积极排除其他因索影响后CT诊断正确率较高[4];而中度及中重

8、度积水时典型征象为多发囊性腊肠样低密度影,多层面观察可见囊与囊相通,囊壁强化明显,厚度约3〜8nun,相邻强化囊壁之间可有脂肪线,形成双层样结构,总厚度可达5〜10mm或以上,囊壁无壁结节存在。本组27例中度积水病例中有22例发现双层样结构外观,6例轻度积水者发现2例有该征象,重度积水的13例中有5例岀现该征象,总体出现率达63%,而依据该征象术前诊断正确率为92.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