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659572
大小:32.7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4
《讀於丹論語心得之心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讀於丹論語心得之心得論語》,我在中學時候就曾通讀過瞭,那時候受階級鬥爭為綱的影響,對孔夫子的世界觀和理論抱著一種審視的態度,有些地方甚至用譏笑的眼光看。如孔夫子的“自行束楠而上,吾未嘗不誨焉”,覺得迂得可以。用這樣的心情讀書,得到的收獲可想而知。今年初丁檢在會上推薦讀《於丹論語心得》,於是在網上下載瞭認真看,看瞭後,有瞭嚴肅的思考和心得。於丹是北京大學的一位女教授,她以讀《論語》為引領,把高深的道理寓於生動通俗的語言中,抓住瞭論語的核心要義,剖析並展開來,結合我們當前的社會,很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對《論語》重新認識的體會主要有三方
2、面。一是把握自我,不為外界表象所迷惑。忠孝禮儀是《論語》對“士人”的基本標準和要求。以前的人一聽到'‘忠孝”,立刻肅然起敬,乃至於“流涕”。但文革後我們根據學到的理論對這些看法有瞭變化,對“忠”,認為是愚忠,封建禮教的產物,“孝”是封建社會傢長專制的工具,“禮”是偽善。於是,我們沒有瞭文化行為標準,沒有判斷是非的鏡子,除瞭法律因素外,我們的工作關系、傢庭關系、同事關系、上下級關系、社會關系,如何處理好?馬克思主義上沒有,法律上除瞭基本準則外也沒有。於是,種種千奇百怪的事情出現在我們身邊。有些掌握瞭機密的國傢工作人員通敵,出賣國傢
3、機密,背叛瞭黨和人民;有的不孝敬父母,欺詐老人的錢財;生意場上,有的不講誠信,要麼貨到不拿款,要麼款到不發貨;官場上,買官買官,拉幫結派,做一些昧著良心的事情,乃至貪污受賄。搞得來使人們對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什麼事情是好的,什麼事情是壞的,都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瞭。其實,《論語》早就把這問題解決瞭,隻是我們以前沒有註意到而已,處理好各項關系,就是要講求“忠孝”。對黨,對傢,對事業,對領導,要“忠”;對朋友,對工作,要“誠”,對父母,對老人要“孝”,對子女,對孩子要“悌”,對他人,乃至敵人,要有“禮”。把忠深深植入到心中,
4、不是說說瞭事,有時候要用生命來解讀,有時候要用幾十年的苦難解讀。西漢時蘇武出使匈奴,單於愛其才,要其歸順,蘇武拒絕。單於為瞭瓦解蘇武意志,將蘇武發到北海牧羊,一去就是十九年。蘇武“渴飲雪,饑吞氈”,沒有忘記自己的身份和使命,始終將漢武帝賜的使節拿在手上。十九年後,單於兒子即位,突發善心將蘇武放歸漢朝。漢武帝開始聽說的是蘇武已經投降匈奴,大為震怒。後來得知真相後,非常感動,動員瞭全京城軍民出城迎接蘇武。蘇武仍拿著當年漢武帝賜的使節,衣著襦褸,儀態從容,他的赤膽忠心感動瞭所有的人。二是安貧樂道,淡薄名利思想。我們工資收入不高是多年的
5、事實,我們都已經''習慣瞭”。但有的人卻很不適應,有的甚至口出狂言。所謂''靠山吃山,靠樹吃樹”,"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富”等等,言論既已如此,行為上必然出現偏差。所以看見一些“勾兌”現象,也就不奇怪瞭。但任何事情都有個度,超越瞭度,事物本質就發生瞭變化。“法律允許范圍內”、“違紀”、“違法”懸殊往往在一線間,有的人偏就喜歡在這鋼絲上走,思想根源上還是不能正確看待“安貧樂道”思想。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論語》的精華之一
6、,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我認為人要真正獲得自在、寧靜、最要緊的就是安貧樂道。孔子的學生顏回傢境貧寒,住漏雨破屋,三天兩頭缺糧,“瓦灶繩床”,都還朝不保夕,還得經常依靠子貢的周濟。孔子稱贊顏回能在貧困中“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清朝有個清官任滿回傢時候,因為沒有收受賄賂,覺得不好意思,在行李裡裝瞭很多石頭,以示“宦囊豐富”,居然還被人舉報,上面居然還派員“調查”,結果查出瞭一個清官。笑話之餘,這個清官清政不留名,體現瞭安貧樂道思想。我們不排斥富裕,我們不崇尚貧窮,但如果在富貴中,要學子貢一樣,
7、要同情、周濟貧困的人,並且不要名利。如果在貧困中,不能怨天尤人,要有安貧樂道精神。三是愛人猶如愛己,敬人猶如敬己。孔子很重視日常生活中的禮節。當做官的人,穿喪服的人,還有盲人路過他面前,他一定要站起來;如果他要從這些人面前經過,他就小步快走,這表示對這些人的一種尊敬。現代人一般都希望能得到他人的關愛、得到他人的尊敬。但自己付出瞭什麼呢?卻很少去思考。有的人挺起個冬瓜一樣的大肚,唯我至上、目空一切,任何人都不在眼裡;有的人“出口成臟”,開口就是粗話臟話,不管他人接受不接受;有的人不講社會公德,隨地亂丟臟物,公共場所旁若無人地喧嘩、
8、吸煙、吐痰;"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自己心中沒有別人,很難得到別人的尊重。特別是生活中本來有諸多不如意的人,憂患多於歡樂的人,更不容易做到自尊、自愛,並對他人的付出。美國原總統裡根說他在中國的一次經歷是他一生中最受教育的事。裡根訪華到西安,當然是微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