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结构分析2

种植结构分析2

ID:44656990

大小:72.04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0-24

种植结构分析2_第1页
种植结构分析2_第2页
种植结构分析2_第3页
种植结构分析2_第4页
种植结构分析2_第5页
资源描述:

《种植结构分析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种植业结构调整分析摘要种植业结构调整是一项系统的农业工程。种植业结构的科学与否,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否,关系到人们生活有无保障及其质量水平的高低,关系到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兴衰问题。中国入世伊始,某些地区、某些人士,曾一度把种植业结构调整简单地理解为“压缩粮食面积,扩种瓜果蔬菜”,忽视了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区域性,致使部分地区本来就不科学的种植业结构失衡,造成粮食危机、非粮农产品过剩、区域优势未发挥、生态平衡遭破坏、经济滑坡、社会混乱。本文认为,种植业结构调整须牢牢把握“粮食安全底线”;正确评估区域生态优势、作物优势、产业优势等因素在种植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协调粮食作物

2、、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与农产品加工业的关系;科学协调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内部的比例关系;科学协调标准农业、生态农业、节水农业、设施农业等不同种植业类型之间的比例关系。使之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提高了的生活质量需要,以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做到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1基本因子的调整1.1区域粮食安全的底线区域粮食安全的底线,就是一个地区的粮食生产能够满足这个区域内的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能够满足这个区域日益提高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分析摘要种植业结构调整是一项系统的农业工程。种植业结构的科学与否,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否,关系到人们生活有无

3、保障及其质量水平的高低,关系到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兴衰问题。中国入世伊始,某些地区、某些人士,曾一度把种植业结构调整简单地理解为“压缩粮食面积,扩种瓜果蔬菜”,忽视了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区域性,致使部分地区本来就不科学的种植业结构失衡,造成粮食危机、非粮农产品过剩、区域优势未发挥、生态平衡遭破坏、经济滑坡、社会混乱。本文认为,种植业结构调整须牢牢把握“粮食安全底线”;正确评估区域生态优势、作物优势、产业优势等因素在种植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协调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与农产品加工业的关系;科学协调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内部的比例关系;科学协

4、调标准农业、生态农业、节水农业、设施农业等不同种植业类型之间的比例关系。使之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提高了的生活质量需要,以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做到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1基本因子的调整1.1区域粮食安全的底线区域粮食安全的底线,就是一个地区的粮食生产能够满足这个区域内的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能够满足这个区域日益提高了的人们生活的质量水平要求的最低标准。这个安全底线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基本安全保障,即温饱与劳动体力保障;二是质量安全保障,即营养与健康保障。稳定保持区域粮食安全底线,须综合考虑人口、耕地和粮食生产水平三个因素。在基本粮田得到保护利用的前

5、提下,粮食安全的底线还须考虑粮食作物种类布局问题。上述三个因素和一个问题主要与三个因子相关:即国人的饮食习惯、营养结构和发展趋势。国人以谷物为主食,但在逐步减少;由粮食过腹转化的肉蛋奶等动物食品在逐步增加;国人的饮食趋向是科学、营养、健康。有资料显示,目前国人日均摄取热量2727大卡、蛋白质70g、脂肪52g——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今后国人的食物结构将是中热量、高蛋白、低脂肪的发展模式。食物结构的变化,势必出现直接食用的谷物将继续减少、由粮食过腹转化的肉蛋奶等动物食品将持续增加。按国人日需0.4-0.8kg食用粮食、0.1-0.2kg肉类、0.0625-0.125kg禽蛋、0.125-0.25k

6、g奶类,则人年需占有粮食280-365kg(按低粮高肉蛋奶组合、高粮低肉蛋奶组合),如果增加10%的储备粮的话,则人年需占有粮食308-401.5kg。若以400kg为标准,根据国人消费模式的发展趋势、人口增长规模、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计算,未来几十年中国粮食播种面积的安全基数应为16亿亩以上,那么人口与粮食单产、粮食总产量的期望值保持在:2005年13亿人口、325kg、5.2亿吨;2015年14亿人口、350kg、5.6亿吨;2030年16亿(峰值)人口、400kg、6.4亿吨是安全底线的要求。省域农业、县域农业、村域农业是国家农业的三级支柱,各级在农业结构调整中,须首先牢牢把握粮食安全这个

7、底线,要切实做到稳定面积、增加产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协调布局、持续发展。1.2区域优势与优势发展一省、一县、一村,都有其大的区位优势和小的区域优势,如优质或特色的作物优势、特殊的生态优势、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优势等等。如何科学地找准区域优势、并针对区域优势引导优势发展,使之跳出传统优势的框框、逐步发展成为现代产业优势,进而融入流通市场是国人应思考的问题。2003年,国家、省、县农业相关部门均做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