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疗法治疗乳腺癌化疗后恶心呕吐21例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乳腺癌化疗后恶心呕吐21例

ID:44643778

大小:4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4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乳腺癌化疗后恶心呕吐21例_第1页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乳腺癌化疗后恶心呕吐21例_第2页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乳腺癌化疗后恶心呕吐21例_第3页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乳腺癌化疗后恶心呕吐21例_第4页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乳腺癌化疗后恶心呕吐21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乳腺癌化疗后恶心呕吐21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穴位贴敷疗法治疗乳腺癌化疗后恶心呕吐21例摘要: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疗法治疗乳腺癌化疗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2例20〜70岁乳腺癌化疗后恶心呕叶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1例,运用穴位贴敷进行治疗(将半夏、生姜、吴茱萸等制成药团敷于内关、足三里穴和中皖穴);对照组21例未给予穴位贴敷治疗。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恶心呕吐的控制率,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21例患者,完全有效控制10例;部分有效控制8例;轻微控制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85.7%。对照组21例患者,完全有效控制1例

2、;部分有效控制8例;轻微控制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42.8%。结论:穴位贴敷治疗化疗恶心呕吐疗效肯定。关键词:穴位贴敷;化疗;恶心呕吐中图分类号:R24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6-0051-02化疗是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英效果肯定,但不良反应也较多,其中恶心呕吐是其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之一。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身体和精神上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严重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呕吐严重者甚至可引起脱水、代谢紊乱、营养不良等,有的患者难以忍受,不得不终止治疗,造成化疗

3、不能顺利进行。因此化疗止吐治疗是目前临床肿瘤医生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采用对穴位贴敷法治疗乳腺癌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21例,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乳腺专科住院的42例乳腺癌化疗病人,均为女性,年龄最小者33岁,最大者65岁;平均年龄43.2岁,未婚人员3例;已婚者77例。1.2诊断标准1.2.1纳入标准(1)所有病例均是经病理组织检查确诊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术后,已行第1周期化疗出现恶心呕吐的患者;(2)排除化疗禁忌症,患者身体状况按

4、卡氏评分标准均在80分以上;(3)选择含CEF(环磷酰胺、表柔比星、氟尿卩密噪)或TAC(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化疗者;(4)知情并自愿接受治疗者。1.2.2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病患者;(2)化疗以外其它原因引起的呕吐;(3)妊娠或哺乳期妇女;(4)受试者不愿参加试验或不配合治疗者;(5)化疗前有消化道症状者;(6)凡有脑转移、消化道梗阻、神经性呕吐、过敏体质、既往有美尼尔氏病者。2治疗方法2.12组化疗方案用量CTX(环磷酰胺人500mg/m2;E-ADM(表柔毗星):100mg/m

5、2;5-FU(氟尿卩密睫):500mg/m2;多西他赛:75mg/m2o2.2对照组(非穴位贴敷组)对照组21例未给予穴位贴敷治疗,治疗期间禁服其它抗呕类中西药。2.3治疗组(穴位贴敷组)将21例患者运用穴位贴敷治疗,贴敷夯物由党参15g,白术15g,陈皮10g,木香10g,半夏10g,生姜6g,吴茱萸3g组成,中药粉碎机加工成笏粉,使用前用姜汁调成糊状,捏成重约3g的药团,用2cmX2cm纱布将药团包裹,用药前清洁穴位皮肤后,用胶布固定贴于屮脫、内关(双)、足三里(双)穴位上,然后用手指紧贴药因,

6、同时呈冲击势按压两侧固定于穴位上的药团,以两侧穴位微感疼痛为度,从化疗前1天开始,每个穴位各贴敷并且按压15min,每日早、中、晚各施术1次,化疗后1天结束,每口更换1次,连用3天为1疗程,连用2个疗程,疗程间无休息,连续治疗。治疗期间禁服其它抗呕类中西药。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1.1疗效评价标准根据恶心呕吐分级及止吐作用评价标准记录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的情况。1.1.1恶心呕吐分级恶心呕吐分为0度(无),I度(恶心),II度(暂时性呕吐),III度(呕吐,需要治疗)、IV度(难以控制的呕吐)。3.1.

7、2止吐疗效评价止吐疗效分为完全控制(CR)(无呕吐),部分控制(PR)(呕吐1〜2次/d),轻微控制(MR)(呕吐3〜5次/d),未控制(F)(呕吐〉5次/d),以CR+PR为总有效控制率。完全缓解率:是指进食正常,且无恶心、呕吐发生的病例占总人数的比率。有效率:是指分别以无恶心及轻微恶心、不影响进食,呕吐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病例占总人数的比率。2.2治疗结果2.2.12组止吐疗效比较见表lo3讨论历代针灸文献中,论述治疗胃病的喻穴颇多,经整理,出现频度最多者乃足三里、中月完、内关三穴。经查阅自《黄帝

8、内经》以来,有关针灸典籍32本,治疗胃(脫)痛、呕吐、呢逆、腹胀、泄泻等胃肠疾患,选用经脉较多者依次为:任脉138次,胃经70次,脾经61次等;所选穴位较多者依次为:足三里97次,中月完82次,内关34次等。有关中胶、足三里两穴配伍的应用,在《卫生宝鉴•虚中有热治验》卷五中,曾有一病案正应王叔和浮脉歌“脏中积冷荣中热,欲得生精要补虚”,故“先灸中皖,乃胃之经也,使引清气上行,肥膝理,又灸三里,为胃之合也,亦助胃气,撤上热,使人于阴分”。《医方类聚》中有治胃实、脾实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