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642838
大小:48.0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4
《穴位埋线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3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穴位埋线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3例近年来,笔者以穴位埋线为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❷资料与方法❷43例病人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19例,女24例;年龄16〜65岁,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7年。全部病例均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为本病。43例患者中有29例经消化内科规范治疗效果不佳,14例中断治疗或自购药物治疗效果不好。❷透胆俞(右)、足三里(双)。❷取穴:中月完透上月完、俞(左)透脾俞(左)、肝俞(右)用具:9号腰穿针及000号鎔制医用羊肠线、创可贴。操作:患者取仰卧位或俯卧位,将000号鎔制医用羊肠线剪至4cm长备用。所取穴位常规消毒,用0.5
2、%利多卡因做皮内麻醉,镶取剪成4cm长的000号羊肠线放置在腰穿针管内的前段,后接针芯,刺入穴位皮肤,将针送入所需深度,提插转动针体,使之得气,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埋在穴位的皮下肌肉层。出针后用消毒棉签压迫针孔止血,然后以创可贴贴敷。❷做埋线治疗的患者均不再使用药物治疗。1个月埋线1次,3次为1疗程。1疗程后随访3个月,评定疗效。❷疗效标准:①痊愈:症状消失,随访3个月无复发,镜检查未见异常;②显效:症状明显减轻,随访3个月无加重,胃镜检查未见胆汁反流,但胃黏膜仍有充血;③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改善,胃镜检查仍有胆汁反流或胃黏膜S3充血糜烂。❷结果❷4
3、3例病人中痊愈29例(67.4%);显效9例(20.9%);无效5例(❷11.6%)。总有效率88.3%o❷典型病例:男,23岁,农民,2005年10月21日初诊。自诉胃部疼痛饱胀不适,暧气、反酸、烧心、恶心8个月余。8个月前不明原因出现胃部疼痛,伴暧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经中西医反复治疗效果不佳。胃镜检查确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刻下见患者精神委顿,形体消瘦,舌质红,苔黄腻,脉弦细。遂依上法行穴位埋线治疗,埋线治疗1次后症状大减,治疗3次后诸症全消,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❷讨论❷胆汁反流性胃炎在祖国医学中属胃肮痛、呕吐、嘈杂、反胃等范畴。病位在胆、胃,涉及肝、
4、脾。肝胆、脾胃互为表里,胆(木)克胃(土),肝(木)克脾(土),治当调理肝、胆、脾、胃。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为肝胆脾胃的背俞穴,是肝胆脾胃脏腑经气在背部所聚之处,主治脏腑疾病。中舵为腑之会穴,乃六腑之气聚会之处;又是胃之募穴,有和胃降逆,理气止痛,消胀导滞健脾之功;中舵与胃俞相配属俞募配穴。足三里是胃经下合穴,“合治内府”,主治胃S3之腑病,是治疗胃及与胃有关的腑脏器官病变的常用穴,具有补中益气,行气通络,止痛健脾胃之效,对改善胃肠功能,消除胃肠功能失常所产生的病理症状有卓越功效,四总穴歌有“肚腹三里留”o中月完以升清为主,足三里以降浊为要,二者相互促进,健
5、脾胃,促运化,调理脏腑气机。诸穴合用,共奏调理脾胃,疏肝利胆之功。❷透穴法一针贯两穴,可使相表里的两个脏腑经气贯通,气机调畅而诸症缓解。羊肠线在体内缓慢被分解吸收,对穴位形成一个持续的柔和的刺激,如同长期持续的针刺,使穴位不断发挥其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笔者在临床中发现,患者的相关穴位往往有压痛或条索、结节等,且随着病情不同,穴位压痛及条索结节各异,左侧胃俞、脾俞较右侧胃俞、脾俞压痛明显,右侧肝俞、胆俞压痛较左侧肝俞、胆俞为甚;治疗中,笔者常常在压痛最明显处取穴,这样效果最好。穴位埋线刺激量大,在治疗中以少取穴为宜,临床经验表明,背俞穴取单侧穴位与取双侧穴
6、位疗效差别不大,但刺激量相对小得多,患者的耐受性比较好,故背俞穴取左俞透左脾俞,右肝俞透右胆俞。❷羊肠线应埋植在肌肉层,具体深浅应视患者肥瘦及穴位局部肌肉的厚薄而定,“黄帝金针法最奇,大小肥瘦在临时”。埋植不应过浅,过浅则肠线不易吸收,且疗效差;亦不可过深,特别是背部的穴位,过深易刺伤胸膜及内脏,造成医疗事故。❷嘱患者畅情志,节饮食,勿食生冷、辛辣刺激性及含糖量高的食物。埋线后嘱患者3日内勿洗澡,以免针孔感染。下肢针感强者应多静少动。❷该疗法具有验、便、廉的优点,尤其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