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类课文的特色解读与教学策略

科普类课文的特色解读与教学策略

ID:44638424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4

科普类课文的特色解读与教学策略_第1页
科普类课文的特色解读与教学策略_第2页
科普类课文的特色解读与教学策略_第3页
科普类课文的特色解读与教学策略_第4页
科普类课文的特色解读与教学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科普类课文的特色解读与教学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科普类课文的特色解读与教学策暁据《屮国青年报》(2010.09.28)报道:“屮国第八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到2010年,全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27%O这个数字意味着,每100人中,仅有3人具备基本公民科学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公民的科学索质水平差距很大其中原因,不乏科普读物的稀缺和教育的失职。实际上,许多科普类课文散见于各个版本的教材,如《我是什么》《火星一一地球的“挛生兄弟”》《石头书》《神奇的克隆》《航天飞机》《跟踪台风的卫星》《海洋一一21世纪的希望》《人类的“老师”》等,多以说明

2、文文体或童话体的形式出现。这类课文既有利于学生了解当前世界的科学发展概况和科技水平,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又担负着培养学生掌握字、词、句、篇等语文知识的教学任务。目前,在科普类课文的教学屮存在着这样两种现象:一是科普味儿的缺失。有的教师认为,科普类文章内容简单,学生一读就懂,因而忽略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引导学生围绕文本内容进行延伸阅读,缺少对学生科学品质和阅读探究能力的培养。二是语文味儿的缺失。冇的教师认为,科普类课文在“语文味儿”方面存在不足,科普类课文不如叙事类课文更容易激起学生的情感体

3、验,不太容易进行教学。有的教师在教学时索性让学生读一读课文或大概了解一下课文内容就匆匆结束教学。这样一来就造成了极为负面的影响,一方面曲解了编者的意图,弱化了学生对科普知识的深入探究和阅读兴趣;另一方面误导了学生对此类课文的关注程度,使本该成为学生学习方法习得、学习习惯养成、科学知识熏陶的过程弱化了,最终导致此类课文的教学“科普味儿”不足,“语文味儿”缺失。《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

4、多方面的基木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科普类课文的教学能很好地体现这些理念,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思维方式,把科普类课文作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素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知内容,乐于探究一一收获科普味儿;品味语言,习得方法一一收获语文味儿。那么,教学科普类课文应该如何进行文本解读,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呢?一、文本解读凸显“科普味儿”和“语文味儿”科普类课文内容涉及宇宙、克隆、纳米、航天等自然与科技领域,本身就散发着浓郁的科普味儿,对于这一点,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就可以感知得到。然而,在

5、教学中,学生的阅读往往起于文本,止于文本,我们又该如何丰富此类文本的科普味儿?笔者以为,解读科普类课文时,在内容方面,教师要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由已有的“浅知”过渡到“深知”。首先,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阅读兴趣点。学生对于新奇的事物总是很感兴趣,拿到科普类读物,他们喜欢反复地阅读。教师要善于抓住这样的契机,引导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的阅读。如《神奇的克隆》一文,克隆的神奇魔力深深地吸引着学生,阅读此类课文很容易激发他们的猜想:人可以克隆吗?假如你被克隆了会

6、怎么样?对于生活屮出现的现象他们甚至冇试一试的冲动。其次,教师要努力发现文本内容的空白点。科普类课文在介绍一类事物或一种现象时,多以概念、举例的形式呈现,这就为解读文本留出了空间,教师要善于发现这样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走进科普领域。比如,解读《人类的“老师”》一文,除了课文中介绍的一些现象,还可以向学牛提问:在别的读物中还冇哪些这样的现象?生活中我们述会发现哪些类似的现象?将学生的兴趣引向课外,延伸至生活,文本的科普味儿就凸显出来了。最后,教师还要善于依据课文题材的特征,挖掘其中

7、隐含的科学品质。比如,教学《我是什么》一文,教师要能够解读出其中蕴含的科学精神:1•事物是变化的,固定不变的东西是不存在的,文中的谜底一一水,能变成云、雨、冰雹等;2•事物的变化也是需要条件的,水的变化需要太阳、风等条件;3.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水有时很温和,有时很暴躁,既能“做好事”,也会“做坏事”。必须明确的是,不能把语文课上成科学课。教师教学科普类课文要认真研读,反复琢磨,充分挖掘文本的语文因素,而不能只停留在读一读,知晓文本内容层面。教师必须带着思考在文本的言语世界屮行走,去捕捉文木中特殊的词句和语言

8、表达形式。仔细阅读文木我们会发现,在一定程度上,编者、作者已经做到了将科学知识大众化、平民化的“浅出”,同时也考虑到了课文的阅读对象是学生,突出了语言的趣味性。因此,在解读文木时,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挖掘语文味儿:1•精妙的词句运用。虽然是科普类课文,但是作者依然注重词语的运用,讲究词语使用的精当、贴切。比如科学术语的运用,在《火星一一地球的“李牛兄弟”》•文的最后写道:“科学家推测,火星地表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