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

浅谈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

ID:44631061

大小:1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4

浅谈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_第1页
浅谈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_第2页
浅谈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063-0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在整个认识过程中占主导位置,因为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语文教学应把加强思维训练作为重要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转变教学观念,打造民主课堂,激发需求心态,注重启发诱导应该作为思维训练的关注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能力,又要发展学生智力。〃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那么如何利用这个例子,有机的训练学生思维呢?现就我在从教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思维训练

2、,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1・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训练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很多,教材配上精美的插图,即使抽象的语言形象化,给学生以直观的显示,乂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图文互补,效果不菲。在教学中认真挖掘这一有利因素,恰当引导学生看图,运用再造想象,归纳综合等手段进行教学。如:第六册《捞铁牛》一课:出色的工程家怀丙和尚,通过四项准备,把一只只铁牛顺利捞上岸。虽然方法繁琐,但运用了一系列力学原理。这些内容,只有引导学生看图,创造意图,结合自身生活实际,才能对怀丙捞铁牛的过程得到理解。这时,就引导学生:在科技进步的今天,

3、如何才能把铁牛捞上岸?学生就开动脑筋,争相回答,有的说用潜艇,有的说用机器人,有的说……这一问题的设计,不仅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2•充分利用课文的结构,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详略得当,使文章表情达意的关键之一。教材中诸多文章的略写,也可在教学屮起到画龙点睛之效。教学这类文章,〃化略为详〃能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合理进行想象,深入理解课文。如六册课木《艰苦的岁月》一文,结尾处:〃他看到了未来,他看到了希望。〃小红军看到的〃未來〃和〃希望〃是什么?课文留下悬念。学生只要结合课文,启动思维,并不难找

4、到问题的答案:穷苦人能翻身做主人,过上幸福生活。这一问题的发掘,既训练了思维,又进行了思想教育。再如寓言故事《掩耳盗铃》的结尾处:〃没想到手刚碰到铃,他就被人发觉了。〃教学中就启发学生思考:这个人被发觉的原因是什么?假如没有发觉?他会觉得怎样?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更深入的理解了这则寓言,又训练了发散思维能力。3•充分利用课文语言,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在小学语文教材屮,冇许多逻辑知识性很强的课文。如第五册教材屮的《翠鸟》一文,翠鸟的外形特点是体型小巧玲珑。通过这一特点可引导学生判断理解,〃翠鸟蹬一下苇杆不会引起长时间的摇晃。

5、〃抓住这一特点,出示下文翠鸟叼鱼时一问题:〃只有苇杆还在摇晃,为什么呢?〃严密的逻辑可推出答案:翠鸟踏苇杆不会引起长时间摇晃,既然苇杆还在摇晃,那么说明翠鸟刚刚飞去。从而说明翠鸟叼起小鱼飞走过程很短,动作敏捷。这样逐步引导,积极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会不断提高。4•充分利用教材,处理好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语言和思维训练的核心,其作用除了要处理好以上几个关系外,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好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核心之间的关系。在总体要求上,我们既耍防止脱离思维训练去单搞语言训练的倾向,也要防止脱离语言训练去单搞思维训练的倾向,做到两种训练的

6、有机结合。语言训练之所以要同思维训练很好的结合,就是因为学生的思维对语言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学生作文中出现的用词不当或句子不通的问题,从形式上看是语言的问题,而从内容上看则是思维问题,是学生还不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概念,还不能对事物作出合乎逻辑的判断。事实证明,学生的语言总是随着英思维的发展而向前发展的。如果不重视思维的训练,学生不止思维的发展要受影响,语言的发展也会是不健全的。因此,我们应该在语言训练的同时抓好思维的训练,并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词语训练中就应该很好地渗透概念方面的内容,在句子的训练中就应该很好地渗透判断

7、方面的内容,在论证方法的训练中就应该很好地渗透推理方面的内容。我们不论听学生回答问题还是看学生的作文,不仅要注意到学生语言方面的问题,而且应该从学生的语言问题屮看到思维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思维能力都得以全面的提高。总Z,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悉心钻研教材,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有利因素,有的放矢。那么,教学中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知识,述能激发学生兴趣,训练思维品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