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亚当斯密分工经济思想

浅谈亚当斯密分工经济思想

ID:44629449

大小:1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4

浅谈亚当斯密分工经济思想_第1页
浅谈亚当斯密分工经济思想_第2页
浅谈亚当斯密分工经济思想_第3页
浅谈亚当斯密分工经济思想_第4页
浅谈亚当斯密分工经济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亚当斯密分工经济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亚当.斯密分工经济思想摘要:斯密认为,分工能增进劳动生产力,它是促进社会普遍富裕最有效的手段;他进一步分析了分工的原因是人类的“交换倾向”,这个观点是本末倒置的;最后斯密从分工由市场范围决定的前提出发,分析了发展商业和扩大市场范围的条件。关键词:分工;劳动生产力;交换倾向;市场范围中图分类号:F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26(C)-0006-01斯密生活的时代,工业革命还没有大规模地展开,资本主义的发展基本上还处在工场手工业阶段的末期。所以,斯密在论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比封建生产关系更有利于促进财富和生产力的发展时,认为自己的首要任

2、务就在于指出工场手工业的优越性。马克思曾经指出:正是因为斯密特别强调分工,认为机器只起了从属作用,所以“人们把他看做工场手工业时期集大成的政治经济学家”。因此,在斯密的经济伦理体系中,分工具有不可忽视的独特作用。一、分工增进劳动生产力斯密在《国富论》开篇中指出:“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斯密认为,分工能增进劳动生产力,它是促进社会普遍富裕最有效的手段。一个“文明而繁荣”的现代商业国,人们的交易倾向得到极大释放,分工往往非常细密,产品也相当丰富。斯密举了一个闻名后世的例子,这个例子来自于他小时候在自己

3、家乡(苏格兰法夫郡)的扣针制造业,扣针制造本来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制造业,但是它的分工却在那里表现得淋漓尽致,斯密发现,一个劳动者如果没有受过专门训练,不知道如何操作机械,即使他努力工作,一天下来,也制造不了一枚扣针。有了分工之后,一枚扣针的制造经过分为十八种操作工序,即可每日成针四万八千枚中等针。斯密认为只要实行了分工制度,就能提高劳动力,这不是特殊的、个别的状况,而是一种普遍状况。由此斯密从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扩展到整个社会的分工和国际分工,斯密对分工的优越性及其在生产发展中的作用,是有深刻研究的。二、分工的原因交换人类为什么会有分工?斯密认为,"不是人类智慧的结果"

4、,而是人们有一种"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易”的倾向,正是这一倾向缓慢、逐渐地引起了分工。在文明社会,任何一个人都不能离群体,脱离别人的协作和援助。但是这种协助,不能指靠别人的恩赐,唯一的办法是"刺激他们的利己心,使有利于他,并告诉他们,给他做事,是对他们自己有利的,他要达到目的就容易得多了。”''不论是谁,如果他要与旁人做买卖,他首先就要这样提议。请给我以我所要的东西吧,同时,你也可以获得你所要的东西:这句话是交易的通义。”不要说自己有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不讲唤起对方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对方利己心的话。由于人们所需要的相互帮助主要是通过交换、买卖取得的,为了交换

5、别人的产品,首先必须生产为别人所需要的产品。人人都生产某种为别人需要的产品,以交换别人生产而为自己所需要的产品,分工也就由此产生了。所以,人类要求互相交换这个倾向是分工最初产生的缘由。斯密关于分工不是人类智慧的结果,相反,由于分工专业化而使人的天赋资质和才能得到磨练和发挥的观点是正确的。斯密认为,分工能增进劳动生产力,它是促进社会普遍富裕最有效的手段。无论从理论上或历史上看,把分工说成是由交换引起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从理论上说,如果没有分工,则人人都从事相同的劳动,生产同样的产品,就根本没有发生交换的必要,就斯密说的造弓箭的人去换野兽的情况来说,首先是因为有人分工去造弓

6、箭,另一些人分工去打猎,然后才发生造弓箭的人用弓箭交换野兽的问题。再从历史看,人类社会的初期,最早的分工是年龄和性别的差异所造成的。这种分工与人们的交换倾向毫无联系,因为那时还远不知交换为何物。这是从纯生理基础产生的自然分工。在早期人类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三次社会大分工都是社会生产力进步发展的结果。第一次大分工是游牧业同农业的分离。这显然是牧畜和农耕已经有了充分的发展,这种分工促进了牧畜业和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它们的劳动生产力。各自的产品除了维持自己的生存外,还有较多的剩余产品可以拿来交换,因而扩大了在这以前已经出现的产品交换。毫无疑问,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促进了劳动生产力

7、的发展扩大了产品交换,但绝不是交换引起了分工。随之而来的第二次、第三次大分工,也是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商品交换的广度和深度急剧发展的必然结果。由此可见,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是先有分工然后才有交换产生,而绝不是什么人类的“交换倾向”引起了分工。斯密关于交换引起分工的观点是本末倒置的,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斯密历史唯心主义观点的错误。三、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斯察认为分工的发展程度受市场范围限制。他说,“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分工的程度,因此总要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换言之,要受市场广狭的限制。市场要是过小,那就不能鼓励人们终生专务业。”如果市场小,剩余的产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