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词中蕴含的哲理思想

浅谈苏词中蕴含的哲理思想

ID:44627339

大小:35.52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24

浅谈苏词中蕴含的哲理思想_第1页
浅谈苏词中蕴含的哲理思想_第2页
浅谈苏词中蕴含的哲理思想_第3页
浅谈苏词中蕴含的哲理思想_第4页
浅谈苏词中蕴含的哲理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苏词中蕴含的哲理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苏词中蕴含的哲理思想作者:杨素珍在中国文字史中,宋词以其卓越的贡献和显著的特色而独树一帜,在宋词的浩瀚“星河”中,苏东坡又以其豪迈奔放的词风引宋文学走至巅峰。苏轼,一代词师,千古风流。其词寓意深而言至赅,炼句巧而刻意功。片片阕阕,倾荡磊落,曲奇清旷,如天风海雨,横放直出,风格独具;字里行间,无不显其洒脱、奔昂,寄理至缜,载道至密的特点。至于其词意境,则堪称'‘掣宇内”而“气轩昂”;“辟幽径”而“释馨香”,常令人流涟忘返,衷肠激荡。然而细细咀嚼,其韵味全归于其“寓意”、“炼句”、"意境”还觉不够。因为许多首苏词

2、都显示出作者对人生、对社会、对周围一切事物深沉思索后的一种哲理上的归纳,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问题的所在,即苏词与哲理两个貌似不着边际的问题的内在联系。深入地研究这两者的关系,不仅有助于对苏词思想及艺术特色方面的正确评估,更全面地认识中国哲理思想发展的踪脉,为研究文学和哲学间的内在联系拓宽思路;同时,对推进语文教学、促进教师研究苏轼作品、提高学生研读古代诗文、尤其更好地理解苏轼作品的深刻蕴涵都具有不小的意义。在我国,苏轼名句几乎家喻户晓,而引其句者亦大都直引他词句中包含的哲理思想。比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古今如梦,何似梦觉,但有旧欢新怨。”等句就常常萦绕于人们口头。这就一定程度地说明了苏词中蕴含的哲理思想是有着普遍性的。对此,国外专门研究中国古诗人的专家也早有评价:日本研究中国古诗文的汉文学家上野寅次郎先生曾评述:“中国宋代词人苏轼词文之间不管哲理,给人启迪至深。看苏轼,可以窥见中国哲学于宋超发展之一斑。”澳大利亚华裔学者李政迁先生亦曾谈到:“苏东坡字迹间无不饱含哲理味道,无论豪放,无论婉约,细细咀嚼,其哲味甚浓。以至世人常沿用其词句,以启迪同仁,认清世象”然而翻启《中国文学史》

4、苏词的这一特点却被忽视了。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1月出版的第一版本,游国恩等人著的《中国文学史》中,宋词部分的评价是这样写的:它归纳了苏词的三个主要特点:1.苏轼的词进一步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扩大词的题材,提高词的意境,把诗文革新运动扩展到词的领域里去。1.豪迈奔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怀,是苏词浪漫主义的基调。2.苏轼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成为后来豪放词派的开创者。至于后出版的经查,也没有提到苏词中蕴含哲理思想这一特点,这不可不谓之遗憾。因此,就更引起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5、的注意。姑且让我们先撷取两片苏词芳株上的绿叶品思一番,再做定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阕,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玉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常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词,是苏词中最著名的诗作,向来脍炙人口,流传甚广。历朝历代,但识文断字者,几无所不晓。至于词中名句,也早已家喻户晓。该词作于丙辰中秋,作者当时任密州太守。题云“兼怀子由”,当时苏轼与其弟子由已六七年没见面了。这首词

6、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与弟弟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作者没有沉浸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之中,而是以超然达观的态度排除忧患,表现出了对人间生活热爱的矛盾过程。词的上片主要抒发诗人对政治的感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点明了中秋之夜饮酒赏月的特定气氛,同时为下句联想起了很好的铺垫。“不知天上宫阕,今昔是何年。”表意是对中秋明月夜的赞美:今秋明月,定是个绝好的日子;实为作者对当时朝廷之况不知不晓的一种关切。“我欲乘风归去”之句,表面是说:我本来是仙境中来的,现又想乘风回到

7、神仙所在的“琼楼玉宇”中去,却又怕经不住天上的寒冷;同时也暗含地表明了作者想再回到朝廷中去,却又怕竞争激烈,难以容身的心理矛盾。“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两句是说:“既然天上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好。这里所谓的人间,是指作地方官而言,只要奋发有为,做地方官同样可以为国出力,表现出了积极乐观的情趣。词的下片,着重抒发对兄弟的怀念之情。苏轼和苏辙,手足之情甚笃。据苏辙《超然台记叙》中说:"子瞻通守余杭,三年不得代,以辙之在济南也,求为东州守。既得请高密,五月乃有移知密州之命。”苏轼抛掉湖山秀丽的杭州,由南而北,原为兄弟

8、之情,但赴密州之后,却不得与子由时常晤对。对弟弟的思念,构成了这首词下片的抒情文字。“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写月光移照华美的楼阁,照着怀有深深离愁别恨的人,使其不得安眠。写了月光,又写了月下之人,同时与上片的"琼楼玉宇”形成对照。随即诗人又将个人思弟之情过渡到一个更高的主题上去。有“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的埋怨、反诘语气向月亮发问,“不应有恨”正言出其恨在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