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陆瘦燕针灸学术思想

浅谈陆瘦燕针灸学术思想

ID:44626321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4

浅谈陆瘦燕针灸学术思想_第1页
浅谈陆瘦燕针灸学术思想_第2页
浅谈陆瘦燕针灸学术思想_第3页
浅谈陆瘦燕针灸学术思想_第4页
浅谈陆瘦燕针灸学术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陆瘦燕针灸学术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陆瘦燕针灸学术思想浅谈陆瘦燕针灸学术思想[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09)9-0097-02[摘要]陆瘦燕为我国著名现代针灸学家,在其40余年的针灸生涯屮,全力研究经络学说并将其应用于临床,注重全身切诊,整体辨证;重视爪切,善施针刺手法;处方配穴灵活得当,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医疗风格。[关键词]陆瘦燕;学术理论;经络;针法陆瘦燕(1909-1969年),字昌,江苏省是山县人。本姓李名昌,后出嗣陆门,改姓陆取名瘦燕。生父李培卿为当地针灸名家,陆瘦燕中学毕业后随父

2、侍诊,博览医书。因战乱遂留上海开业,以其精湛之针灸术,成为上海针灸名家。后偕夫人朱汝功创办新中国针灸学研究社,附设函授班,招收各地学员,传授针灸术。同时,研究针具改革,设计制造针灸经络穴位模型,开辟《燕庐医话》栏目宣传针灸知识,弘扬中国古老之针灸术,影响远及东南亚一带。陆瘦燕毕生致力于针灸医学研究和实践,并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针灸专业人才。主要著作有《针灸正宗》、《经络学图说》、《阶穴学概论》、《利灸法汇论》、《针灸脸穴图讲》等。陆瘦燕为我国针灸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主要学术思想概括如下:1发挥五月俞穴配穴理论陆氏

3、重视穴位的配合应用,如俞募相配法、表里相配法、纳支配穴法、刚柔相配法、五输穴的配用、八脉八穴相配法、对症配穴法、却穴和会穴的应用等。诸多配穴法中,陆氏尤其重视五喻穴配合应用,认为十二经脉的元气均发于四肢末端,通过和应的经脉和穴位,作用于相应的脏腑,并输注于相应的背俞穴和腹募穴,因此临证中对五月俞穴的有更深的体会。陆氏认为五脸穴应用中,最为普通的是子母补泻法。根据《难经•六十九难》中“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了”的原则,进行选穴补泻,从而达到内脏Z间的相互平衡。同吋,陆氏在子母补泻的基础上,将十二经与地支配合应用,这种一种按十二

4、经经气流注吋刻取穴的方法,称为纳支配穴法。如胃实证,在运用纳支法的同吋,可在上午七吋正泻该经的子穴厉兑穴,然后再配用中皖、脾俞、胃俞等穴,可以加强疗效(陆瘦燕针灸论著医案选)。除纳支配穴法,陆瘦燕还将十二经与天干配合应用,把十天干分成五组,隔五相合,即甲与已合,乙与庚合,内与辛合,丁与壬合,戊与癸合。这种配穴方法即为刚柔相配法,乂名夫妻刚柔配合法。具体应用上,胆经与脾经穴位相配、肝经与大肠经穴位相配、小肠(三焦)经与肺经穴位相配、心(心包)经与膀胱经穴位和配、胃经与肾经穴位相配。这种配穴法在占人歌赋中或成方中常可见到,如《

5、玉龙歌》中:“膝盖红肿鹤膝风,阳陵二穴亦堪攻,阴陵针透尤收效,莫将补泻等闲看”。另外陆瘦燕根据《难经•七十五难》“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分析肝经实,肺经虚时,治疗上泻火救金以制肝木,是实则泻其了之法;土若无病,补水泻火为权宜之计。并将此法演绎成一套特殊的选穴方法:土平无恙,木实金虚,补水泻火;金平无恙,火实水虚,补木泻土;水平无恙,土实木虚,补火泻金;木平无恙,金实火虚,补土泻水;火平无恙,水实土虚,补金泻木。此种方法亦是五脸穴子母补泻法的具体运用。2深究针刺复式手法的组合与应用陆瘦燕认为运用手法是否得当是针刺

6、是否取得疗效的关键,并对历代针灸文献进行研究总结,尤其重视补泻手法在针刺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深入研究烧山火、透天凉手法,总结出烧山火、透天凉的具体操作方法。烧山火:先进针至天部(脸穴深度的上1/3处),慢提紧按九次,按针时左转;次进至人部(月俞穴深度的中1/3处),提插、捻转如前数;再进至地部(月俞穴深度的下1/3处),施术同前;然后从地部一次退至天部,这样为一步。反复三度,倘热至,出针揉闭孔穴;如无热感,可反复再施,直到热至。透天凉:以徐疾、提插、九六、开阖四法的泻法为主,配合捻转法的泻法组成。操作程序是:进针直至地部,在

7、该部紧提慢按六次,提针时右转;次退针至人部,同前提插、捻转六次;再退至天部,亦同前法施术;这样一进三退,称为一度。操作三度,若凉生,则可出针,出针前摇大其孔,不闭其穴。如无凉感,应反复再施,直至凉生。陆氏认为操作的成败关键在于进针及退针的层次和提插的幅度、刺激量、患者的注意力。同时手法需在得气的基础上进行,热感往往在痰胀感的基础上产生;凉感则多产纶于沉重感的深化。陆氏在《陆瘦燕针灸论著医案选》一书中记载有“烧山火”、“透天凉”手法临床应用,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3阐发经络理论陆瘦燕曾说:“针灸和经络实在是息息相关,不论在诊断

8、上或治疗上均须密切配合。假如没有经络学说的理论指导,针灸将会对复杂的疾病一筹莫展,无法处方和选穴,当然也不能发挥它的疗效。”并对历代针灸文献作了深入研究,对经络学说作了大量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如对经气的涵义、十二经脉标本和足六经根结的理论、十二经脉同名经相接的关系、六府Z合、奇经八脉功能的意义与经脉交会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