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词课堂教学提问

浅谈古诗词课堂教学提问

ID:44625219

大小:1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4

浅谈古诗词课堂教学提问_第1页
浅谈古诗词课堂教学提问_第2页
浅谈古诗词课堂教学提问_第3页
浅谈古诗词课堂教学提问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古诗词课堂教学提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古诗词课堂教学提问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有效的提问能创设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古诗词是用文言文来表达的,而我们学生学习的是白话文,这就造成了古诗词的难以读懂,两者之间的差距自然就拉开了。于是读懂诗词对学生来说是一大难题,多年的教学使笔者觉得教者要做个“巧妇”来点拨一下,让学生有“路”可循,感受作者诗意的心、真挚的情。那么,古诗词课堂教学中怎么提问,才能达到理解诗歌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呢?诗歌创作往往“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因此,我们通过课堂导入提问策略,引导学生对作者

2、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作较为细致的了解,探得读懂诗歌“路”之一:“知其人,方能解其言”。例如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教者先仔细研究苏轼的遭遇和思想感情,课堂教学导入可以这样提问:“有一位词人,才华横溢,豪放而旷达,一生却颠沛流离,在他密州任上,以为可以和他最亲的亲人相会,不想又'空余恨这位词人是谁呢?他是我们要学习的《水调歌头》的作者苏轼。”教者深情引导,学生很快融入了孤独和相思的氛围之中,心理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知其人,学生能比较容易感受和领悟作品所表现的作者的豁达与达观。题H是文章的眼睛,从解读题H提问切入,引导学生读懂诗题,获

3、得读懂诗歌又一条途径。教学陆游的《诉衷情》时,可以设计提问为:词题中的“衷”是什么意思?它与哪些字的字形相近?教者板书“衷”、“哀”、“衰”之后,又可提问:“从这三个字你联想到哪些词语?”这样提问,既把生字教学与品悟中心相结合起来,乂为后面揭示作品中心,升华主题埋下了伏笔一一这首词表现了词人面对衰败的南宋朝廷,面对黑暗的时政,虽内心充满愤慨和悲哀,却仍然衷心不移,誓言报效祖国。古诗词言约意丰,诗人往往使用省略、倒装等“特别化”的手段,来增强诗词形式美,提升诗词的表现张力,了解这一特点也是读懂诗词不可忽视的路径。对于有一些主耍是因字

4、数限制而不得不省略的句子,提问引导把省略的部分补上,学生就会正确理解有关诗句。引导学生理解《小儿垂钓》中的“路人借问遥招手”时,设计这样的问题:“路人借问”后省略了“问”什么,“遥招手”前省略了主语是什么?由于字数限制而省略,因省略使得诗歌语言更精炼,然而省略也给读者造成了理解上的难度,一经这么“补”,学生对古诗语言高度精炼的特点的成因有了一种实实在在的把握,寻得了读懂诗歌的又一种途径。对于像《西江月》中“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这样的倒装句,我们可以设计出:请你说说“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与“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5、”哪一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学生思考、探讨读懂了:“七八个星”、“两三点雨”前置,更突出了天气的变化过程,表现出作者对天气变化的敏感、紧张,这种“特别化”与词上片的悠闲愉悦情调形成对照,使得词的上下片关联浑融自然;如按“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的常态化语言形式表达,原诗就会意味顿减。课堂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古诗词作品中的一些词语,教材上并没有给出注释,这既增加了理解诗词的难度,也给学生留下了下注的空间,利用教材上的这一留白,设计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注释,这一过程也正是学生读懂诗词的再一个有效路径。例如《破阵子》

6、的“梦回吹角连营”中的“梦回”一词,教材并没有给出注释,初学时,学生并没有留意它到底是什么意思,课堂上,笔者抓住这一空白,有意识设计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这里的“梦回”应理解为“梦里回到”,还是理解成“梦中冋來”,为什么?学生查阅手中相关资料,小组讨论,质疑求是。最终绝人多数学生认为“梦回”解释为“梦中回到”较为合理,课代表整合大家意见后,将理由用多媒体展示出来:①作者写作此词时,闲居在上饶,并不在前线;②如作“梦中冋來”即“梦醒”解释,那么壮志难酬的情怀就不好理解了;③词尾的“可怜白发生”一句写现实,前边所写的内容为梦境,梦境和现

7、实相结合,这更好的体现了作者的独特艺术构思;④理解为“梦中回到”,展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的矛盾,突出作者的悲愤之情,这一解释符合词的主题。看着展示的答案,想必学生真的懂得了作品,这不止是我们的课堂提问有效策略的体现吗!别林斯基说:“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作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诗歌是想象的果实,没冇想象就不会冇诗歌创作。古诗词的创作是讲究意境和留白的,意境、留白都是想象的体现。教师可以巧施功夫,设计一些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张开想象翅膀,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更深入地读懂诗歌,彰显语文课堂教学的成效。例如王之涣的《

8、凉州词》中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描绘出了一幅雄壮而凄凉的边塞图,只有14个字,言简义丰,给读者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教者设计提问「'黄河”,是如何“远上”的?“孤城”如何“孤”呢?“山”的形态、颜色会是什么样的?作者远眺的立足点在何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