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教学的策略

浅谈古诗教学的策略

ID:44624551

大小:1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4

浅谈古诗教学的策略_第1页
浅谈古诗教学的策略_第2页
浅谈古诗教学的策略_第3页
浅谈古诗教学的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古诗教学的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古诗教学的策略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应能背诵古代优秀诗文作了明确规定,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腹有诗书气自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一句句俗语告诉我们,古诗的学习对一个人的成长会有多么大的帮助。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使学生从一首首精美的古诗中感受到我国古典文学的魅力,探求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使他们获得生命的思考,思想的启迪,使他们爱学古诗,学好古诗呢?一、耍先激发学生的兴趣,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兴趣和爱好就像是一位无形的教师,它会指引

2、人们去探求真理,激励人们发愤学习,充分发挥创造才能。诗歌是诗人们抒发自己内心感受的渠道。古诗词以其简练的语言,寄寓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这需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唤醒学生心中的兴趣,有情感的投入,细心地体味。(1)对同一时代诗人的关注。李白和杜甫都是我国古代文坛上的杰出的代表性人物,而在语文教材里也有很多关于这两个人的作品。在平时的教学屮我注意渗透,让孩子们动手去搜集这两位诗人的信息,让他们有兴趣去理解,去比较。他们都是唐代的伟大诗人,一位是浪漫主义的“诗仙”,一位是现实主义的“诗圣”,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思想都能唤起学

3、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也为学生学习相关的古诗词作了铺垫。(2)对相同题材的关注。让学牛通过对相同题材的古诗进行比较,使学生对古诗的内容、写作方法、作者的情感进行比较,对古诗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一首古诗时,就采用了对比教学的方法,把学生曾经学过的几首送别诗放在一起学习。这几首诗分别是《芙蓉楼送辛渐》《送元二史安西》和《赠汪伦》。(3)对同一诗人不同社会背景的关注。同一个诗人,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写出来的古诗也寄寓了自身不同的遭遇和情感。如杜甫这一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4、,被称为“诗史”。其诗风格沉郁顿挫,质朴通俗,寓意深远。二、要引起小学生的注意,读出诗词潜藏的韵律在学生有了学习古诗的自觉性后,还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才能让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比较透彻。韵律指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律。古人有这样的说法“七分诗三分读”,可见在古诗的教学中反复朗读的重要性。通过反复地吟诵感受诗歌外在形式美,同时用心体会诗歌的内在情意美。在诵读的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古诗的韵脚,不能忽略了这一元素,要不就感受不到古诗的音乐美。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这首诗是诗人在外漂泊多年,怀才不遇时,面对大自然抒发自己内心

5、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静”,韵脚是“闲、厌、山”。读的时候也要根据诗里所表达的情感,来确定重音的处理方法。“闲”要读得长而低,借以表达诗人孤独的心境;“厌”要读得长而高,与本句的“相、两”呼应,对敬亭山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山”要读的长而虚,越是突出山的“有情”,越能体现出当时社会的冷酷“无情”,诗人那种看透了人情冷暖,壮志难酬的抱负表现得淋漓尽致。除了关注诗词的韵脚外,还必须注意到诗词的平仄格式。在古诗词的诵读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古典诗词的发音来处理诗词的平仄格式,这样才能还原诗词的本來音乐美,

6、读起來朗朗上口。三、鼓励学生展开大胆想象,感悟古诗蕴含的意境诗人往往以简练精确的语言,创造出深邃无穷的意境。在古诗的教学中,学生的自学能力该作为重点讲解的,老师还是要起点拨作用,学生们也才能品味到古诗的魅力。(1)善于抓住“诗眼”。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抓住“诗眼”,引导学生感悟,领会。宋代诗人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中,“绿”字曾换了“到、过、入、满”等十多字,到最后定稿的时候,才确定用“绿”字。教学时,就要抓住这个字来突破。“绿”本是形容词,在这里作为动词用,意思

7、是“吹绿”。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岀来了。“绿”字给人以色彩感和想像的空间,给人以视觉上的形象美。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读好这个“绿”字,体会“绿”的用法,感受诗人的用意;引导学生想象,想象整个江南春天的美景;引导学生比较,说说“绿”字好在哪儿;还可以引导学生看看有关江南春天的图像,让学生们身临其境的体会,更容易领悟诗人的情感。(2)善于想象。要想在诵读中发掘古诗的蕴含,就要善于想象。单个字词在词典里的意思与在诗句里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更有具体的语境意思。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

8、生通过想象去体会诗句的内涵。如李白的《静夜思》,每个学生甚至许多学龄前的孩子都非常熟悉。但要真正领悟诗句所表达的内涵,必须真正理解“举头、低头、思、望”这几个动作。它们并不是简单而平常的动作,而是诗人因思念家乡的亲人而未能入睡时所作出的自然而然的动作。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发挥巨大的想象力,把口己想象成是远离家乡的“诗人”,对着明月,时而遥望,时而低头的动作,从而理会诗人漂泊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