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测谎技术介入刑事诉讼

浅谈测谎技术介入刑事诉讼

ID:44621842

大小:3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4

浅谈测谎技术介入刑事诉讼_第1页
浅谈测谎技术介入刑事诉讼_第2页
浅谈测谎技术介入刑事诉讼_第3页
浅谈测谎技术介入刑事诉讼_第4页
浅谈测谎技术介入刑事诉讼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测谎技术介入刑事诉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测谎技术介入刑事诉讼心理测试技术,通常被人们普遍的认为是“测谎技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说既与当初发明使用这种技术的日的有关,也与人们在认识上的误区有联系。鉴于心理测试技术在我国现阶段被普遍的应用于犯罪侦查阶段,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心理测试技术产生的历史、它的科学依据、以及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作进一步的探讨。一、“测谎”技术的产生。19III:纪,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西方的一些科学家开始探索人在说谎时伴生的生理现彖,并试图通过记录人体生理变化的情况识别谎言。最先在司法实践中利用科学证据识别谎言的是19世纪意人利著名的犯罪学

2、家龙布罗梭。他根据被测试人的脉搏变化來识别谎言.20世纪,美国学者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雨果。忙斯特伯格潜心研究在法庭上的宣誓对证人说谎的心理影响,还进行了所谓“联想试验”研究。在审查犯罪嫌疑人时,让助手向犯罪嫌疑人宣读一写文字资料,其中大部分与案件无关,只有少数与案件有关,然后让犯罪嫌疑人说出其听到那些关键词时的最初反应和联想,如惊慌、犹豫等,判断具是否说谎,他的研究成为后人研究测谎技术中的问题编排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对心理的测试最早是源于对“谎言”的识别。20世纪,美国加利福尼亚洲伯克利市警察局长奥古斯特。沃尔默对测谎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

3、推进作用。在他的领导下,约翰。拉森和利奥纳多。基勒等人经过数年努力,终于研制;II以太可以同时记录被测人回答问题时的脉搏、血压、呼吸等生理变化情况的测试仪。这是现代心理测试仪的雏形[1]・20世纪中期,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除美国外,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将Z应用于刑事、司法活动,有些国家还应用于海关缉私、缉毒、招募雇员等广泛领域。测试仪也从单刀测试发展到多道测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为测试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特别是在“硬件”方面。60年代,美国的多参数型测试仪已经可以相当精确的记录被测人在呼吸、脉搏、血压和皮肤电阻等方面的生

4、理反应和变化。70年代,美国发明了操作简便的声析型测谎仪,通过记录被测人由声带肌肉微颤所生成的次声波,从而查明被测人的陈述是否真实。90年代,日本、美国科学家相继研究岀脑电波测谎仪,通过记录被测人的脑电波来识别言语的真实性。日前,一些科学家还在研究通过记录人的瞳孔反应来识别的方法和技术。与此同时,“软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制定出多种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测试问题编排程序和方法。如准绳问题测试法,紧张峰测试法,犯罪情节测试法,问题交叉测试法,真假对比测试法,缄默测试法等。20世纪90年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引进,大大提高了测谎“软件”的功能和效率。我

5、国接触到这项技术是在80年代。建国初期,我国一直遭到西方国家的封锁,禁止向我国出口技术。直到60年代,我国研究人员曹平才逐步开始研制心理测试仪。担又由于其他各种原因,不得不屮途搁浅。直到1990年,我国才开始设计研究出LZ-TT心理测试仪。1991年,在王补先生的努力下,新研制出的PG-I型心理测试以引进了公安战线,开始在实战中应用推广,同时对这种技术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2]二、心理测试技术的科学原理。由于缺乏对测试技术的深入了解,人们在认识上存在着一些误区。诚然,测试技术可以识别谎言,但这并不是心理测试仪的唯一功能。严格的说,心理测试的

6、冃的是审查判断被测人陈述的真伪,是测试人员通过记录被测人在相关问题的心理刺激下产生的心理参数变化,来分析被测人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也就是说,心理测试仪测的不是谎言,而是心理刺激所引起的生理参数的变化。应用在犯罪侦查阶段,实际上是检测被测人对特殊案件有无心理痕迹,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不能简单的把这种技术归结为“测谎技术”,而应该把它科学的定义为“心理测试技术”。测试技术是以生理学、心理学、电子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的。其原理核心在于“心理刺激与生理刺激反应的对应伴生关系”。即只要有某种心理刺激,就会有相应的生理反应出现。实验和经验都可以证明

7、,人在故意提供谎言时会有一定的生理反应,并表现出一些生理、心理变化上。例如:呼吸速度异常,甚至出现屏息;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体温微升,前额、手掌等部位汗液排泄增加;肌肉微颤,声咅颤抖,脸部肌肉抽搐等。有些变化明显,可以肉眼感到或通过其它方式感知,有些则较隐蔽获细微,只能借助灵頌的电了仪器才能识别并记录下来。总结我国心理测试结果,之所以说它在侦查阶段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是和这种技术的科学原理十分不开的。首先,这种心理测试记录的图谱具有特定性,即只有被测人对所问的问题有心理痕迹的时候才有这些反应。只有确定了特定性,才能避免结论的或然性,从而才具

8、证据价值。第一,在测谎时排除了生病或运动可能导致的与说谎时的生理反应相似的情况,并能体现被测人的体能情况。如果体能不佳,是不能进行心理测试的。从另一个角度,也否认的刑讯逼供。第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