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621607
大小:2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4
《浆细胞性乳腺炎诊疗临床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浆细胞性乳腺炎诊疗临床探讨作者:石岳,杨小红,郭娜单位:山西太原,山西省中医院乳腺科【摘要】本文通过总结近十年来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相关文献及我院治疗该病的临床经验,对本病诊疗概况进行总结,探讨本病临床诊疗规律。【关键词】浆细胞性乳腺炎;发病机制;诊疗规律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cellmastitis,PCM)是一种以乳腺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病变基础的慢性非细菌性感染的乳腺良性疾病。该病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4.1%~5.5%[1],好发于30~50岁的非哺乳期妇女,病程较长且易反复,以乳头排出粉渣样物、乳管扩张及大量浆细胞浸润为特征。本文收集近十年的相关文
2、献,并结合我科治疗特点,将本病的诊疗概况探讨如下。1命名浆细胞性乳腺炎在1923年由Bloodgood命名为脉管曲张肿瘤[2],1925年Ewing在镜下发现病灶中有大量的浆细胞浸润,将本病称之为浆细胞性乳腺炎[3]。历代中医文献中未查到与本病相类似的病证记载,1958年顾伯华[4]在国内首先将本病痿管期命名为“慢性复发性乳腺漏管伴有乳头内缩”,至1986年《实用中医外科学》将本病收入并命名为“粉刺性乳痈”,并对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中医治疗方式作了较详细的阐述。目前有学者[5]认为,浆细胞性乳腺炎和乳腺导管扩
3、张症是同•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病理阶段,乳腺导管扩张导致分泌物潴留淤积、脂质物外溢,刺激管周组织产生炎症,但后者并非前者的必然结果,两者各有其独立性,因而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6]。2发病机理本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其发生可能为先天性乳头或乳管发育不良或炎症、损伤等导致导管上皮增牛、过度角化或化纤内衣纤维造成乳管阻塞和分泌物潴留,导管扩张、乳管炎和慢性肉芽肿性乳腺炎乃至继发脓肿和痿管是本病不同程度的病变过程[7]0管腔内脂质物刺激管壁使纤维组织增生,进而破坏管壁进入间质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本病后期可继发细菌感染尤其是厌氧菌感染。其他如吸烟、卵巢功能减退等因素
4、也都被证实为引起本病发作和复发的重要原因[8],此外尚与内分泌失调致异常激素刺激、乳腺退行性变、自身免疫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9]。3临床表现及诊断3.1本病的发病特点乳头溢液常为早期首发症状,溢液多为淡黄色浆液性,血性、脓性者少见,溢液涂片可见大量炎性细胞。随病情发展,乳管内脂质性分泌物侵蚀并渗出到导管外乳腺间质区,合并急性感染时,患侧乳房皮肤红、肿、热、痛,可有脓肿形成或溃破,类似急性乳腺炎表现,腋下可扪及肿大的淋巴结。此为木病急性期表现,可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抗生索治疗效果不理想,易被误诊为炎性乳癌。乳房肿块常为首诊原因,肿块多位于乳晕深部,其长轴与
5、乳管走行一致,质偏硬、边界不清、固定或少活动,有时有压痛,可与皮肤粘连。急性期肿块较大,亚急性期及慢性期持续缩小成硬结,乳房红肿消退或脓成溃破淋漓流脓血水,或在原有炎症改变的基础上,发生纤维组织增生,在乳晕区内形成具有压痛、边缘不清的硬结或肿块,为亚急性期表现。慢性期:乳房内有单个或多个边界不清的肿块或硬结,如与表皮粘连,则局部皮肤呈桔皮样改变;或溃破处脓水淋漓,可宙现乳头凹陷,严重者乳房变形,可伴有腋窝淋巴结肿大,此型最易被误诊为乳癌。因此,临床上首先应与乳腺癌相鉴别。3.2本病病理诊断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大体标本中,肉眼可见乳晕下组织中有许多扩张的乳腺导管和
6、小囊,可挤出棕黄色液体或乳口色豆腐渣样物质。扩张导管周围增生的纤维组织常发生透明变性,形成灰白色半透明的纤维性厚壁,相邻的纤维性厚壁互相粘连呈黄白相间、边界不清的肿块[8]。镜下表现:本病病理表现为乳晕区输乳管上皮细胞萎缩、分泌功能丧失的一种退行性变化。急性炎症阶段,主要表现为嗜中性白细胞浸润;亚急性炎症阶段,导管上皮不规则增生,导管扩张,管腔扩大,管腔内有大量上皮细胞碎屑及含脂质的分泌物积聚,导管周围组织纤维化,并伴有淋巴细胞浸润;后期病变可见导管壁增厚、纤维化,导管周围出现小灶性脂肪坏死,周围可有大量组织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尤以浆细胞
7、显著。有时还可见少量泡沫细胞、多核巨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等形成的肉芽肿,但无干酪样坏死和结核杆菌[10]o乳头溢液与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亦有助于本病诊断,但仍须经病理切片确诊,以除外乳腺结核、乳腺癌、非特异性肉芽肿性乳腺炎、乳腺脂肪坏死等疾病。4治疗本病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现代医学治疗常行肿块或区段切除或单纯乳房切除。手术原则:切除病灶必须完整充分,特别是必须清除乳晕下大乳管内的病灶,否则极易复发[lllo手术时机选择:一般乳房无明显疼痛、肿块比较稳定、创口或乳头渗出较少时进行,此时病灶边界较明确,手术成功率高。但本病多有复发或迁延难愈之虑,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了极
8、大的损害。本科治疗本病有着独特见解,认为中西医结合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