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614033
大小:32.7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4
《(通用版)高考历史复习跟踪检测评估3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跟踪检测评估3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019·淄博市模拟][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 公元前130年,汉武帝下诏令各郡国举荐文学之士,公孙弘在这次对策中强调应当以儒家标榜的仁、义、礼、智为“治之本,道之用”。同时,他又把法家标榜的法、术、功利糅合到儒家标榜的仁、义、礼、智之中,认为“致利除害”是仁的重要属性。当时参加对策的儒士共有一百余人,主持征辟的太常在评议对策等第时,“弘第居下”,后来上奏皇帝,武帝把他的等第颠倒过来,“擢弘对为第一”。公元前126年,公孙弘迁御史大夫,后为丞相。汉初常以功臣列侯或其后嗣充任丞相,公孙弘以布衣擢
2、居相位。自他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天下文人学士无不靡然效仿。——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公孙弘得到汉武帝重用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孙弘得到汉武帝重用产生的影响。(9分)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原有的黄老思想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根据材料中“同时,他又把法家标榜的法、术、功利糅合到儒家标榜的仁、义、礼、智之中”得出是将儒学与法家思想相融合,适应了当时的形势需要。第(2)问,根据材料中公孙弘的思想特点可知有利于推动儒学的发展,从当时汉武帝“大一统”需要看有利于加强
3、中央集权,根据材料中“自他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天下文人学士无不靡然效仿”得出推动了崇尚儒学的风气。答案:(1)原因: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形势需要,公孙弘将儒学与法家思想相融合,适应了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6分)(2)影响:丰富了儒学的内涵,提升了儒学的地位,推动了儒学与政治的结合,有利于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形成了崇尚儒学的社会风气。(9分)2.[2019·安徽江南十校一模][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一 “臣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
4、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诸葛亮《上后主表》材料二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诫子书》材料三 “汉代相传四百年,而曹氏篡汉。诸葛忠武侯当此时,间关百折:左右昭烈父手立国于蜀,明讨贼之义,不以强弱利害贰其心,盖懔懔乎三代之佐也。……虽不幸功业未究,中途而殒,然其扶皇极,正人心,挽回先主仁义之风,垂之万世,与日月同其光明,可也。”——南宋 张拭(1)根据材料,概括诸葛亮因为哪些优秀的品质而得到后
5、人的尊重。(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说明宋人给予诸葛亮很高评价的原因。(9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可知具有廉洁自律的优良品质;根据材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可知,重视家教和个人修养;根据材料“诸葛忠武侯当此时,间关百折:左右昭烈父手立国于蜀,明讨贼之义,不以强弱利害贰其心,盖懔懔乎三代之佐也”可知,具有忠义思想。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作为偏安江南和民族矛盾尖锐的政权,南宋政权
6、亟需强调其政权的合理性并需要有军事智慧的人才;同时,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须重用文官;此外,考虑到两宋时期逐渐居官方主导地位的理学,强调和弘扬忠义伦理观亦是宋人给予诸葛亮高度评价的原因。答案:(1)廉洁自律;重家教;重视个人修养;忠义思想。(任选3点,每点2分共6分)(2)理学忠义伦理观的影响;宋边患严重需要有军事智慧的人才;宋为加强中央集权,重用文官;从正统论出发强调南宋政权的合理性。(任选3点,每点3分共9分)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 冯梦龙(1574~约1646),从小博览群书,思想活跃。年轻时准备走科举入仕之途,但他为学不
7、拘,因而难入八股制义的堂奥,仅为诸生。他推崇李贽的离经叛道与疏狂放荡,学魏晋士人之风度,混迹于秦楼楚馆与茶楼酒肆,领略到与儒家书斋生活迥然异趣的世情。从三十多岁起,冯梦龙用大部分精力搜集民间文学作品,编辑、整理和改写、创作受社会欢迎的通俗文学故事、民歌、剧本等。《三言》最是著名,有的叙述男女情爱,有的颂扬义侠行为,有的揭露官场劣迹,有的描述文人雅事。其中不少篇章发出为妇女争取人权的呼声,以妓女、丫环、艺人等社会底层妇女的不幸遭遇,来鞭挞封建专制的腐朽,寄托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三言》问世后,文坛仿其形式而拟写话本之作,如初刻、二刻《拍案惊奇》等
8、,形成晚明通俗文学发展的高潮。他的《三言》传到日本,日本文学家仿其书体,撰成日本的“三言”。《三言》中的部分篇章还被人辑入《今古奇观》跨洋渡海,成为中国第一部被介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