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923350
大小:24.6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6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检测(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含解析)人民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选修检测(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1.(2019·银川一模)材料 建安十九年,刘备命诸葛亮管理蜀政。原益州牧刘璋“性宽容,无威略”,境内刑律废弛,豪强肆虐妄为,黎民怨声载道。诸葛亮厉行法治,与法正等人制定《蜀科》,“作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皆有条章,以训励臣僚”。他反复强调“教令为先,诛罚为后”。坚持“赏不遗远,刑不阿贵”。马谡违反节度,造成街亭之失,他力排众议,依法将其处斩,并上《街亭自贬疏》,自请贬官三级,并将之公布于天下。诸葛亮虽责人以严,但待人以诚,对犯人家属绝不牵连。与诸葛亮同为托孤重臣的中都护李严,恣意矫旨,贻误战机,诸葛亮上书请将其废黜流放,然其子李丰仍留丞相府为官,继续受到信任和重用。自此,蜀地“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摘编自陈寿《三国志·蜀书》(1)根据材料,概括诸葛亮依法治蜀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诸葛亮依法治蜀的意义。(7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厉行法治,与法正等人制定《蜀科》,‘作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皆有条章,以训励臣僚’”得出制定法律,训导官员守法;据材料“反复强调‘教令为先,诛罚为后’……马谡……他力排众议,依法将其处斩”得出法制教育和惩罚相结合;据材料“上《街亭自贬疏》,自请贬官三级”得出率先垂范,执法公正;据材料“诸葛亮虽责人以严,但待人以诚,对犯人家属绝不牵连……诸葛亮上书请将其废黜流放,然其子李丰仍留丞相府为官,继续受到信任和重用”得出严格执法,恩威并施。第(2)问,据材料“境内刑律废弛,豪强肆虐妄为,黎民怨声载道”“坚持‘赏不遗远,刑不阿贵’”得出打击豪强势力,维护法律权威;据材料“蜀地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得出营造政治清明、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秩序;由所学可知诸葛亮的改革还对蜀国国力、后世法治产生深远影响。答案:(1)特点:制定法律,训导官员守法;法制教育和惩罚相结合;率先垂范,执法公正;严格执法,恩威并施。(2)意义:打击豪强势力,维护法律权威;营造政治清明、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秩序;增强了蜀国实力,为北伐中原奠定基础;为后世依法治国提供了借鉴。(答出三点即可)2.(2019·南充一模)材料 自汉唐以来,中国与周边各国一直存在着友好关系,到了元朝,因一度四处用兵,这种友好关系受到了损害。明朝建立以后,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对外推行了睦邻政策。洪武朝的31年间,明政府先后派遣使者30次,对周边的12个国家进行了访问,取得了积极的回应,有17个国家的使者也先后多次访问中国,友好往来相当频繁。明太祖还总结了历史上对外关系的经验教训,把睦邻政策写入了他所编的《皇明祖训》中……以后明朝历代皇帝大都遵守这条祖训,使得睦邻政策成为明代处 理对外事务的基本国策。——摘编自张大生《话说中国文明史》(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元璋实行睦邻政策的主要表现。(6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朱元璋睦邻政策的影响。(9分)解析:第(1)问,根据“洪武朝的31年间……友好往来相当频繁”得出派出使者访问周边国家,外国使者也多次来访,友好往来频繁;根据“明太祖还总结了历史上对外关系的经验教训,把睦邻政策写入了他所编的《皇明祖训》中……使得睦邻政策成为明代处理对外事务的基本国策”得知颁布“祖训”,确定睦邻友好政策为基本国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实施朝贡政策,加强友好交往。第(2)问,结合材料从维系政治统治、促进经济发展以及中外交往的发展等方面分析。答案:(1)派出使者访问周边国家,外国使者也多次来访,友好往来频繁;颁布“祖训”,确定睦邻友好政策为基本国策;实施朝贡政策,加强友好交往。(2)维护了明朝与周边国家的和平与稳定;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明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扩大了中国的影响;为后世睦邻友好外交提供了借鉴。3.(2019·长治月考)材料 许景澄于1845年出生于浙江嘉兴,原名葵身,字竹筠。1868年,他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其从政之初,正值洋务运动勃然兴起之时,许景澄广泛借鉴西方先进思想,提出“尔后国家大势必重邦交”主张,并果断放弃研习八股文,专治经世之学。在处理新疆帕米尔问题的过程中,许景澄深感中国的边疆地图十分匮乏,现有地图错漏百出,难以使用。例如清政府发来的电报中涉及的卡伦(边防哨所)方位,与现地查勘的位置居然无一符合,中国的地图上也没有明确标定出西部边疆的界限,使得外交斗争缺乏可靠的依据。在谈判期间,他又一次发挥了博闻好学的特点,广泛查阅历史资料,借鉴英、俄、法等外国地图,经过认真考订,汇编成《帕米尔说》《帕米尔图叙例》《西北边界地名考证》等。——摘编自王残阳《许景澄:悲剧的晚清外交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许景澄外交思想形成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许景澄外交活动的作用。(7分)解析:第(1)问,由材料“1868年,他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果断放弃研习八股文,专治经世之学”得出传统“经世致用”思想影响;由材料“许景澄广泛借鉴西方先进思想”得出西方先进思想不断涌入;由材料“正值洋务运动勃然兴起之时”得出晚清局势变化,民族危机加剧;由材料“在处理新疆帕米尔问题的过程中,许景澄深感中国的边疆地图十分匮乏,现有地图错漏百出,难以使用”得出长期外交生涯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第(2)问,由材料“经过认真考订,汇编成《帕米尔说》《帕米尔图叙例》《西北边界地名考证》等”得出为解决边疆问题提供了依据,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也推动了近代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由材料“《许景澄:悲剧的晚清外交家》”得出由于国家落后, 许景澄许多外交活动的作用非常有限。答案:(1)原因:传统“经世致用”思想影响;西方先进思想不断涌入;晚清局势变化,民族危机加剧;长期外交生涯积累的知识和经验。(2)评价:为解决边疆问题提供了依据,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推动了近代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由于国家落后,许景澄许多外交活动的作用非常有限。4.(2019·长沙调研)材料 黄炎培认为,中国需要的民主,是“保育式的民主”。1943年9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上提出“实施宪政,还政于民”,黄闻之甚喜。他被蒋指定为11月12日成立的国防最高委员会宪政实施协进会常务委员和召集人之一(另两个召集人为王世杰、孙科)。他在工作中强调人民与政府合作、各省与中央合作、各党派彼此合作。1944年1月创办《宪政月刊》,在第二号发表《愿全国上下尽力奉行约法来练习奉行宪法》一文,主张政府先训练一批守法人员。由《宪政月刊》社出面每月召集一次文化、实业界人士及参政员参加的宪政座谈会。1944年9月以后,这种座谈会扩展为有数百人、上千人参加的讲演会,成了国民党统治区民主运动的讲坛。——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黄炎培的民主观。(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黄炎培的民主观的活动。(7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实施宪政,还政于民’,黄闻之甚喜”可得出实行人民参与的民主宪政,由“工作中强调人民与政府合作、各省与中央合作、各党派彼此合作”可得出主张人民要与政府合作,主张地方要与中央合作,根据“主张政府先训练一批守法人员”可得出强调政府人员要知法、守法等。第(2)问,根据材料“实施宪政,还政于民”得出有利于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根据材料“1944年9月以后,这种座谈会扩展为有数百人、上千人参加的讲演会,成了国民党统治区民主运动的讲坛”可得出举办宪政座谈会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传播,根据“1943年”“1944年”可知这些民主活动必定有利于团结国内各方政治力量一致抗日。答案:(1)民主观:实行人民参与的民主宪政;主张人民要与政府合作;主张地方要与中央合作;强调政府人员要知法、守法。(2)评述:黄炎培的民主观冲击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有利于团结国内各方政治力量一致抗日;他举办宪政座谈会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传播。5.(2019·唐山摸底)材料 《君主论》是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尼可罗·马基雅弗利创作的政治学著作,1532年首次出版。《君主论》是对佛罗伦萨乃至整个意大利几百年间的“政治实验和激烈变革”以及马基雅弗利本人多年从政经验的理论性总结。较为完整地阐述了马基雅弗利的君主专制理论和君王权术论,它对意大利长期战争分裂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为实现意大利统一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方案。试图把但丁的统一思想与君权思想付诸实现,尽可能深入权术问题,直接向君主提出种种实行办法。 (1)根据材料,指出马基雅弗利《君主论》的主要思想内容。(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基雅弗利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11分)解析:第(1)问,由材料“完整地阐述了马基雅弗利的君主专制理论和君王权术论”得出建立君主专制;由材料“为实现意大利统一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方案”得出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实现意大利的统一。第(2)问,由材料“1532年”“佛罗伦萨”得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由材料“《君主论》是对佛罗伦萨乃至整个意大利几百年间的‘政治实验和激烈变革’以及马基雅弗利本人多年从政经验的理论性总结”得出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由材料“对意大利长期战争分裂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为实现意大利统一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方案”得出意大利地区的长期分裂割据。答案:(1)建立君主专制;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实现意大利的统一。(2)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意大利地区的长期分裂割据。6.(2019·菏泽一模)材料 李提摩太,英国人,1870年底到达中国,先后在山东、山西、河北传教,并传播自然科学知识与文化知识,李提摩太在中国生活45年之久,对中国社会有深入了解。李提摩太传教方式类似于利玛窦,以中国士民乐于接受的方式传布新教,19世纪70年代,山西、山东正值丁戊灾荒,李提摩太多方筹措银两,积极参与赈灾活动,提出欲救其灵魂必先救其肉体的主张。1893年翻译《泰西新史揽要》,书中所宣传的“变通观”“进化论”学说,引起维新人士的兴趣。李提摩太乐于学习儒学、佛教、中国传统文学,将《西游记》《大乘起信论》等东方著作翻译成英文,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李提摩太还是山西大学的奠基人。1901年他提出用庚子赔款在山西创办大学——山西大学堂,李提摩太在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方面完全贯彻英国教育模式,为山西培养出郑永锡、李蒙淑等技术人员,南桂馨、陈德坤等革命先烈,马俊、崔廷献等政治家。——摘编自张昭军《中国近代文化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提摩太在中国的主要活动。(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李提摩太的活动加以评价。(6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从传教、赈灾、文化交流、教育、思想解放等方面分析。第(2)问,评价要结合其行为、举措上综合分析。答案:(1)传布新教、赈济灾民、传播西方先进思想、翻译中国典籍、发展新式教育。(2)得出传播进化思想,促进维新活动的发展;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促进山西近代教育的发展;为中国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