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2019届高三历史三模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德阳市2019届高三历史三模试题(含解析)

ID:44612245

大小:74.76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0-24

四川省德阳市2019届高三历史三模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德阳市2019届高三历史三模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德阳市2019届高三历史三模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德阳市2019届高三历史三模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德阳市2019届高三历史三模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德阳市2019届高三历史三模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四川省德阳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1.孔子自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但据司马迁记载,孔子对古代文献进行过大量的编辑和整理工作,如删《诗》《书》、订《礼》《乐》、著《易传》、作《春秋》等,并用它们作为传授自己思想的载体。据此可知,孔子A.为儒学思想寻找历史依据B.努力维护社会人伦秩序C.推动平民教育的迅速发展D.以传承中华文明己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孔子对古代文献进行过大量的编辑和整理工作,如删《诗》《书》、订《礼》《乐》、著《易传》、作《春秋》等,并用它们作为传授自己思想的载体”可知体现的是孔子为儒学思想寻找历史依据,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

2、到人伦秩序,B选项排除。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主张,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推动了平民教育的发展,C选项排除。以传承中华文明为己任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2.据《高祖、太宗实录》记载,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前夕,太白星多次在白天出现,于是出现“秦王(李世民)将有天下”的传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兄弟借此状告世民。这段史料可以用来说明A.玄武门之变的真相B.封建宗法制被破坏C.儒学影响史书撰写D.天文观测水平较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太白星多次在白天出现,于是出现“秦王(李世民)将有天下”的传言”可知《高祖、太宗实录》是为李世民进行玄武门之变进行辩论,是儒家忠君思想

3、的体现,C选项符合题意。仅从《高祖、太宗实录》记载中不能得出宣武门之变的真相,A选项排除。材料描述的是宣武门之变前夕的历史叙述,此时还未发生,未体现嫡长子继承制原则遭到破坏,B选项排除。天文观测水平较高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3.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张载并称北宋五子,是理学的开创者。下图是北宋五子学术生涯的主要情况示意图。图所示情况反映出当时A.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B.文化重心的南移已完成C.南北文化交流的加强D.经济发展决定文化水平【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北宋五子学术生涯的主要情况示意图”可知当时的南北文化交流频繁,C选项符合题意。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的说法

4、过于绝对,A选项排除。材料不能得出文化重心的南移已完成,B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南北文化交流的频繁,经济发展决定文化水平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4.中国传统数学采用的是实测实算的方法。明朝中后期,西方传教士带来了数学著作《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物理学著作《泰西水法》《奇器图说》等,地学著作《万国舆图》《职方外纪》等。这一情况的出现A.拓宽了当时士人的视野B.实现了传统科技的转型C.开启了中西文明的交流D.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西方传教士带来了数学著作《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物理学著作《泰西水法》《奇器图说》等,地学著作《万国舆图》《

5、职方外纪》等”可知体现的是西学东渐拓宽了当时士人的视野,A选项符合题意。中国古代传统科技重视实用和经验的积累,未上升到理论的高度,B选项排除。材料不能得出开启了中西文明的交流的结论,C选项排除。材料中的数学著作、物理学著作和地学著作与启蒙运动的主张无关,D选项排除。5.1879年,轮船招商局船只驶往檀香山,后又试航旧金山,但遭到外国航运势力“竭力抗拒”;1881年装运茶叶,试航伦敦,“因洋商颇存妒心”而不得不停航;驶往南洋、新加坡、槟榔屿的轮船,因外国同业的跌价竞争,“亏折甚巨”。这些事例可用来说明A.晚清政府支持近代企业的发展B.西方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C.洋务企业面临激烈的外

6、部竞争D.民族工业抵制了西方的侵略【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驶往南洋、新加坡、槟榔屿的轮船,因外国同业的跌价竞争,“亏折甚巨”。”可知体现的是洋务企业面临激烈的外部竞争,C选项符合题意。晚清政府支持近代企业的发展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外资企业挤压民族工业的发展,A选项排除。西方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的主要表现是政治性贷款、控制关税、修筑铁路和开采矿山等方面,B选项排除。民族工业并未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D选项排除。6.1895年之前,台湾已有诗社,但为数不多。1895年后,或是“前清遗儒,学非所用”,故“相率为诗”,或是“省籍人士,未忍汉学未坠,提倡诗学”,于是“诗

7、社继立,遂风靡全岛矣”,最多时竟有300余个。诗社的盛行反映出A.日本对台湾实施同化政策B.台湾地区民族意识的觉醒C.诗歌成为民众反日的载体D.传统文化在台湾得以传承【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台湾人民在1895年之后成立诗社来传承汉学,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得出日本对台湾实行同化政策的结论,A选项排除。成立诗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存传统文化,与民族觉醒无必然关系,B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反日,C选项排除。7.下表《顾颉刚日记》(选摘)日期内容1939年4月6日上次进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