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教学大纲

方剂学教学大纲

ID:44602008

大小:151.55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10-24

方剂学教学大纲_第1页
方剂学教学大纲_第2页
方剂学教学大纲_第3页
方剂学教学大纲_第4页
方剂学教学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方剂学教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方剂学适用专业: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总学时数:80学分数:5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方剂学是研究方剂的组方原理、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本课程是中医学专业的基础必修课,是联系和沟通基础与临床各科的一门桥梁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为:1.明确方剂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2.掌握组方原则和方剂的运用变化及其对方剂功能主治的影响,了解方剂与治法的关系,以及剂型、用法等基本知识。3•教材中的方剂分为三级,一级的方剂100首,耍求学生全面掌握其组成、用法、功用、方义、主治及其主要加减变化,特别注重药物的配伍意义。二级的方剂50

2、首,要求学生熟悉其组成、功用、主治及其主要配伍意义。三级的方剂32首,要求学生了解其功用及主治病证。一级方剂要求背诵方歌。通过方剂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150首左右常用方剂的组成、用法、主治、配伍意义及其加减运用,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培养学生具有分析、运用方剂和临床组方的能力,并为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绪言(1学时)【目的要求】1.掌握并理解方剂和方剂学的定义,明确方剂学在中医学的地位和重耍性。1.熟悉方剂学的学习方法和基本要求。【教学内容】1.方剂和方剂学的定义;方剂学的性质、任务及重要性。

3、3.方剂学的学习方法和基本要求。上篇总论第一章方剂的起源与发展(1学时)【目的要求】1.了解方剂学形成和发展概况以及各历史阶段的主要特点。1.熟悉在方剂学各发展历史阶段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部分方书。【教学内容】1.方剂学形成和发展概况以及各历史阶段的主要特点。2.重点介绍各历史阶段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重要医藉和方书的时代、作者、主要价值,如《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肘后备急方》、《千金方》、《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和剂局方》、《伤寒明理论》、《小儿药证直决》、《本草纲目》、《普济方》、《医方考》、《医方集解》、

4、《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中医方剂大辞典》。第二章方剂与治法(1学时)【目的要求】1.掌握方剂与治法的关系。2.熟悉常用治法(八法)的基本内容(各种治法的涵义、作用、适应范围等)。3.了解治法的多层次、多体系特点。【教学内容】1.明确方与法的关系,方以法为指导,法以证为依据,即方从法出,法随证立。2•八法的涵义、作用、适应范围及其相互关系。3.治法的多层次和多体系特点。第三章方剂的分类(0.5学时)【目的要求】了解历代有关方剂的分类方法及其主要代表著作。【教学内容】介绍以病证、祖方、功效等各种分类方书及其特点,重点介绍以《医方集

5、解》为代表的综合分类法。第四章方剂的剂型(1学时)【目的要求】了解常用剂型的种类、制法与临床意义。【教学内容】中医传统剂型——汤、丸、散、膏、丹、酒剂的制作方法、特点与临床意义;现代剂型一一胶囊、合剂、片剂、颗粒剂、针剂的特点与临床意义。第五章方剂的煎服法(0.5学时)【目的要求】1.掌握汤剂的服法。2.熟悉服药时间、服药方法及其意义。【教学内容】根据病证的部位、性质、病情及药物特点,决定服药时间与服药方法。附录:古今用量考证简介历代度量衡的计量方法及其与现代用量的折算概率。第六章方剂的组方原则与变化(2学时)【目的要求】1.掌握组

6、方的基本结构与方剂的变化形式。2.熟悉方剂的配伍目的。【教学内容】1.方剂的配伍目的。2.方剂的组成原则一君、臣、佐、使的涵义及其作用特点,并举例说明。3.方剂变化的三种基本形式(药味加减、药量增减、剂型更换)及其与功能、主治的关系。下篇各论第一章解表剂(7学时)【目的要求】1・熟悉:解表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1.掌握(一类方剂,下同):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止嗽散、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败毒散。2.熟悉(二类方剂,下同):香苏散、柴葛解肌汤、参苏饮、麻黄细辛附子汤。4•了解(三类方剂

7、,下同):大青龙汤、升麻葛根汤、再造散、加减蔵蕤汤、葱白七味饮。【教学内容】1.解表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2.解表剂方剂讲授要点(1)阐明麻黄汤、三拗汤、麻黄加术汤、麻杏甘石汤的全部内容,重点使学生掌握麻黄与桂枝、麻黄与杏仁、麻黄与白术、麻黄与石膏的配伍意义,特别是麻黄与石膏用量比例的变化,对其功用的影响。(2)桂枝汤中桂枝与白芍配伍,组成解表和营法的组方原理,以及服法对该方功用的影响。进而阐明桂、芍的用量比例变化对其功用的影响。(2)九味羌活汤以辛温香燥之品发散风寒湿邪,配伍黄苓、生地以清里热,主治风寒夹湿而兼有内

8、热之证。(3)香苏散以苏叶和香附相配,疏散风寒,理气畅中,为主治外感风寒兼有气郁不舒证之常用方。应着重阐明方中苏叶和香附配伍的协同关系。(4)小青龙汤中麻、桂与芍药的配伍意义,姜、辛、夏与五味子的配伍意义,尤其应阐明白芍、五味子在方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