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对四川小城镇建设的建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四川小城镇建设的建言樊丙庚(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四川成都610081)【摘要】作者从小城镇发展重点、发展动力、城镇特色三个方面作了详细论证,提出了小城镇发“三个优势”原则;工业富镇;城镇特色;主欢业;破行谑垒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其相应解决的措施,可供有关部门制定小城镇发展规划政策参考„【关键词】突nainuin从费孝通先生研究“小城镇、大问题”到江泽民总书记提出“小城镇、大战略”,加强小城镇產设已成为党中央在新世纪推进中国城市化的重大决策之一。四川小城镇建设从20世纪80年代少数试点,到1994年大面积试
2、点,成绩虽然有,但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究其原因,大约有以下一些问题。1重点小城镇(指县城以外的建制镇和乡集镇)量大面广,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农业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基地。四川在20世纪80年代曾有广汉三水镇、井研马踏镇、涪陵龙潭镇、松潘川主寺镇等全国性试点。1994年中共四川省委六届二次全委会决定,抓好“百镇试点”促进四川小城镇建设。当年省委、省府发出了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试点问题的通知,先确定在建制镇中选择100个试点,并提出了相关的目标和政策。到1997年试点增加到301个,到2000年又增加到1000个,这
3、样列入试点镇的数量已占全省县城以外建制镇的2/3。据调查,试点效果显著的只有1997年前所确定的301个试点的1/3,集聚人口和镇区面积均增加约50%,这种效果并不很理想。在经济高速增长及政策大力扶持下这些城镇本应有更大的发展。至于1997年后增加的试点,不少还处在将起步而未起步的状态。试点过多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四川180个县、市(区),除甘、阿、凉3州48县、市(区)30个试点外,其余132个县、市(区)共有建制镇1577个,其中试点镇970个,占61.5%,平均每个县、市(区)有7.35个试点。在当前投资
4、饥饿、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是很难兼顾也无力兼顾的。重点太多,等于没有重点。分布不当是试点效果欠佳的另一主要原因。据对几个市、州的668个试点镇在县、市域内等级体系中分析,县城关镇和位于城市规划区的有40个,占6%;一般建制镇241个,占36.1%;乡集镇35个,占5.2%;属县、市域重点中心镇的352.个,占52.7%。把位于城市规划区的镇和县城关镇作为试点,其意图是借用试点镇的政策,以促进这些城镇的发展;但由于我省城市,不论大中小和县城,大都规模较小,1经济实力不强,都还处在成长期;加上行政建制的影响,辖地的
5、壁垒,本来就是本辖区的主要磁力中心,不用试点都能很快发展,而试点后,在生产力布局、用地功能,以近期为主的建设给城市的发展会造成障碍,也造成很大的浪费。分布不当的另一表现是有的县、市试点过多,过于集中,有的县全部建制镇郁是试点,后来一些乡集镇也列为试点。四川的建制褛本来规模就很小,322个镇非农业人口仅500~1000人,292个镇非农业人口不足500人,按集聚人口计,其规模也不过增加1倍;1000~2000人的小镇和北方地区1个大村庄差不多。盆地内大多数建制镇镇区面积只有二三十平方公里,小的只有10多kn?,
6、总人口也只有二三万,既使人口不外流,城市化水平达50%,每镇集聚人口也只有一二万人,这样的规模能有多大的吸引力呢。成都市试点镇116个,占建制镇的60%,温江、郸县作为乡村城市化试点,镇镇均为试点。由于各镇面积不大,腹地小,又互相竞争,互相制约,都想成为中心,就没有了中心。全市116个试点镇共转移农村人口11.3万人,平均每镇只有970人,转移人口只占全市农业人口的1.7%。四川全省转移到小城镇的农村人口100万,占全省农业人口的1.46%。这些转移的人口,除了在城市规划区的外,其他的只是身份的改变。由于城镇
7、规模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很不完善,他们并未享受到真正的城市生活。如果当初按“要重点扶持有区位优势、产业优势、规模优势的小城镇”的原则选点定点的话,也许试点的局面和效果就不是今日的状况。■■、■■.♦、■・••■•rrBV•••*••・■.••••■・.•l^Fa•r・■■o・.、■■・.$•■•••■•■"■•>■•e■•••■•••・•■■■•■•■•■•■•・•・•▲•■••■••■■•・•・・■••■▲•••r••・••••r••••••••■•・▼r••rr•rr••■aiuSSIU小城镇建设试
8、点的初衷,是想通过试点尽快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村工业化,加速城市化进程。但这种“遍地开花”发展小城镇的道路不适于西部地区,尤其是四川。东部地区,尤其是江浙一带把城市化的重点放在小城镇普遍建立工业小区,大办乡镇企业的方式上。而四川城镇体系还不完善,几乎所有的城市和县城都在成长中,它们犹如大小不同的黑洞,吸引着不同范围的经济要素和人口聚集。四川省第一批试点镇中,凡是重点突出的成效都较显著。巴中市只有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