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ID:44594873

大小:47.33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10-23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_第1页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_第2页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_第3页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_第4页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8-2019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二中高二(上)入学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共60分.)1.“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反映了A.小农经济生产方式B.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C.手工业生产方式D.农村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答案】A【解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耕织结合”的特点,这种特点就是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主要特点,男耕女织是主要的生产方式,故答案选择A项。B选项错误,前面一句叙述的是男子的作用;C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农业;D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内容

2、。2.清代官方文书记载:雍正年间,江苏某地查出隐漏田亩十六万亩,官方追回六万亩;广东一向没有土地调查资料,【田亩之欺隐颇多,富户之悭吝更甚】;台湾一般现象则是【种百亩之地,不过报数亩之田】.官方之所以会有这些记载,最可能的原因是A.鼓励农业生产B.关心粮食供应C.重视政府税收D.促进边地开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雍正年间,江苏某地查出隐漏田亩十六万亩,官方追回六万亩”可知,政府查隐漏田亩就要原因在于增加政府税收。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

3、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清朝的税收3.汉文帝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该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由此可见,汉文帝A.抑商政策有所放松B.提升了商人地位C.注重发展对外贸易D.注重与百姓同乐【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汉文帝时期,允许人们进山自由樵采、捕捞,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由此可知,汉文帝时期,抑商政策有所放松,A正确;BC均与材料信息无关;材料只是涉及允许人们进山樵采、捕捞,没有体现与民同乐的信息,D不正

4、确。4.元代为了便于强制征调工匠服役,将工入专门的“匠藉”,称为匠户。明代与元代的不同在于匠户不须永远在官府服役,可以轮班进行服役,不服役期间离开作坊,甚至可以纳银折抵服役。这种变化A.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B.巩固了小农经济主体地位C.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D.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明代与元代的不同在于匠户不须永远在官府服役,可以轮班进行服役,不服役期间离开作坊,甚至可以纳银折抵服役”可知,明代放松了对匠户的人身束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故D正确;明代放松了对匠户的人身

5、束缚,有利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对手工业者的管理,与小农经济无关,排除B;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明代与元代的不同在于匠户不须永远在官府服役,可以轮班进行服役,不服役期间离开作坊,甚至可以纳银折抵服役”,结合所学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的消长分析解答。5.康熙年间,清政府设立江、浙、闽、粤四处海关,关署分别设在上海、宁波、厦门和广州。其中,以上海和广州发展最为迅速。嘉道年间每年进出上海港的南北海船约在4000艘左右,上海成为南北洋贸易

6、的重要枢纽。这表明上海的发展得益于A.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位置B.清初海禁政策的放宽C.鸦片战争之后的五口通商D.清政府鼓励对外贸易【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允许广州十三行从事海外贸易活动,阻碍了中国和外国的往来,材料“清政府设立江、浙、闽、粤四处海关,关署分别设在上海、宁波、厦门和广州。”表明康熙年间闭关锁国政策有所放松,进而推动了上海对外贸易的发展,B符合题意;C与材料信息不符;材料没有体现政府对对外贸易的鼓励,D不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国对外政策的相关知识,明清

7、时期我国实行了闭关锁国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使中国失去了向西方学习的机会,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之一,但闭国锁国政策在某些时期有所松动,材料即是闭关锁国政策松动的表现。6.下列思想与古代农耕经济不相适应的是A.“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B.“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C.“使民重死而不远徙”D.“估客无住着,有利身则行。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答案】D【解析】“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体现了农耕经济的封闭性,故A不符合题意;“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反映了家庭手工业与农业

8、结合,故B不符合题意;“使民重死而不远徙”也体现了农耕经济的封闭性,故C不符合题意;“估客无住着,有利身则行。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反映了商人外出经商,与古代农耕经济不相适应,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男耕女、自给自足、安土重迁等方面入手,对选项逐一分析判断,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7.“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